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大力度狠抓产业创新,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树立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鲜明导向,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狠抓项目建设,提振发展信心。
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抢抓国家、省市出台钢铁、石化行业支持政策契机,政企联动推进延链补链强链,积极谋划推进“工业上楼”,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武钢现代产业园建设,补齐硅钢深加工产业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服务武钢有限加快新能源无取向硅钢、高牌号取向硅钢等项目建设,谋划低碳冶金等项目。支持中韩石化炼化项目改造升级,延伸乙烯、丙烯产业链,布局高端树脂新材料产业。持续深化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服务东风嘉实多等项目尽快达产满产,推动胜华新能源锂电材料等续建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中石化长城润滑油、宝武气体华中气体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联科一期等项目尽快落地。
全力以赴抢占经济新赛道。聚焦总部经济、氢能产业、数字经济,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加大“走出去”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产业图谱,吸引撬动更多项目投资青山。抓紧推动一批数字经济项目落地见效,加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推广。按照“十个一”的机制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积极创建氢能产业聚集示范区,组建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北湖氢能小镇。探索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推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等开工建设,打造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
全力以赴增强科创能力。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创新体系。依托光化学技术研究院,打造国内领先的光化学产业集群。大力推进青化路科创走廊、武科大新材料研究院等科创载体建设。支持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省、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提档升级。支持安环院打造市级示范创新创业园区,推进楠姆河科创园建设。促进众创孵化载体提档升级,服务乐创互联等打造国家级孵化器。深化完善区级人才支持政策和评价机制,政企共建、龙头牵引,进一步提升人才项目申报、落户安居、子女入学等配套服务,打造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全力以赴补齐服务业短板。积极落实青山区八大生产性服务业和七大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提升工作方案。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推进顺丰华中区数智供应链产业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工程设计、软件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发展。大力引进并培育零售业总部、优质餐饮企业、外贸总部企业。支持主要商业体、商业街开展新品首发活动,引进首店入驻,推动形成首发经济效应。着力推进恩施街美食街区服务质量提档升级,擦亮民俗文化商业街区品牌。
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无事不扰、无处不在”,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持续深化审管联动等政务服务改革,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推进智慧新青山、数字档案馆、全生命周期政务大厅、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等项目建设,打造智慧化、标准化政务服务体系。改革优化土地征拆报批供应流程,加大力度解决土地供应中存在的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困难。牢牢把握国企改革方向,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经营机制新的现代化新国企。加大服务企业力度,结合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做好“小进规”、“小进限”工作,培育“四上”企业入库,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继续开展“政银担企”对接活动,持续做好“金种子”、“银种子”上市后备企业服务,力争新增1-2家上市企业。
(二)更高品质推动城市更新,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布局,系统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统筹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规优化完善以及东部控规编制。聚焦青山古镇片、楠姆片城市更新,加快推进青船社区、25街坊征拆,加快阀门厂地块、才聚社区、武东旧改一期等项目建设,打响武钢厂中村、园中村历史遗留问题攻坚战。深入推进钢都花园街道、新沟桥街道等危旧房合作化改造试点,及时总结推广新模式、新经验。高质量推进青山滨江地区规划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建筑景观。加快红房子8-10街坊建设,2-6街坊土地出让,力争23街坊、31街坊项目建成交付。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五横十六纵”总体骨架路网,强化东西向、区内外交通衔接,力争年度完成市区两级道路建设投资50亿元。加快右岸大道北段、和平大道东延线、青化路拓宽等在建道路建设。力争青化路延伸工程、腾飞大道、北湖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及配套道路尽早开工。推进康庄路、绿色支路加快征拆、报地。实施滨江商务区道路慢行交通提升和无障碍设施改造。加快一流城市电网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建设三路、建设四路电力通道建设。加快余热集中供暖、市政设施提档升级、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公共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完善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系统、公共事故应急池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
持续提升城市颜值。深入实施临江大道花景大道、严西湖绿道工程等10项专项行动,完成老旧小区绿化提升和绿色驿站建设。以“口袋公园”为载体,推进街头边角地、闲置地等小微空间建设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化工三路防护绿化带建设,打造景观式“雨水花园”。稳妥推进全区环卫市场化改革,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打牢基础。用好城市体检结果,持续做好破损道路修复、架空线路入地等市容环境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