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7日)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免证可办”,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完善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体系,推动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执法监管“一网统管”、数据资源“一网通享”。严格落实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四挂钩”奖惩措施,打造更便捷、更高效的一流营商环境。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产业兴区,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破冰抢滩,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壮大主导产业。聚焦电池及电动车产业,全面梳理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加紧谋划和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依托天力锂能,加快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中华电池产业园。积极推进科隆新能源、河南锂动等重点企业上市,推动新太行、奇鑫电源等企业加快发展,形成一批关键领域、细分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做优开发区。突出项目引领,开发区全年要实施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40个以上,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更好发挥经济建设主引擎作用。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管委会+公司”模式,推动园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绩效化考核、特色化发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检验检测、融资担保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

  加快数智谷建设。抢抓全市数智谷“一核两基地”建设机遇,依托中电科22所人才、技术优势,深化与数智谷集团合作,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壮大数字经济规模。推动电波科技城1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上半年建成运营,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人才聚集高地和数字产业聚集区。

  (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突出抓好要素集聚、成果转化、主体培育等重点工作,构建“高校即实验室、城市即孵化器、企业即创新场”的创新发展格局。

  建设高质量创新平台。深入实施研发平台体系锻造工程,推动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向新型研发机构转型,支持拓新药业创建核苷产业研究院,科隆新能源创建省级产业技术联盟,力争新培育省级创新平台2家以上。高质量办好第六届高博会,不断擦亮牧野名片,打造科技开放合作、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平台。

  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65%以上。鼓励东风过滤、艾普利等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完成技改项目20个以上,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招引高层次创新人才。落实“牧野英才”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更为灵活的创新型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和拔尖级高层次人才。加快总投资1.5亿元的园区科技孵化产业园建设,为招才引智创造良好环境。

  (六)推动中心城区“起高峰”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中心城区“起高峰”。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坚持“留、改、拆”并举,深化与市国资集团、投资集团合作,加快推进河师大片区、高铁片区、北环农贸市场片区开发进度,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加快实施十里铺、尚庄、760厂等棚改项目,积极推进豫新三号院、水文队家属院等20个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全力推进卫河生态治理工程,打造新的绿色廊道、城市景观。打通新二街(宏力大道—建设路)、福彩街(中原东路—建设路)等8条断头路,畅通城市“毛细血管”。推进新辉路、白小屯等4条斜沟治理提升,新建口袋公园7个、旅游公厕7座,为辖区群众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有效治理城市“十乱”,着力打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强化“数治”思维,完善扁平化“党建+大数据+全科网格”综合指挥体系,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

  (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3000万斤以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有机蔬菜、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支持牧绿菜业、有米有面、派力特等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农业提质量、树品牌、增效益,加快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三通一入地”工程,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以上。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持续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改造无害化厕所310户,秸秆、畜禽粪污等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深化“五星”支部创建,筑牢农村基层战斗堡垒。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多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738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