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重大项目。全面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加大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申报力度,谋划开辟“双百双新”等重大项目审批快车道。深入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攻坚和服务企业攻坚年行动,健全处级领导跟踪服务项目机制,实行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统筹推进78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广投北海电厂二期、亚王储能、巍翔油脂等32个在建项目,建成投产玖龙纸业、百福硝酸、凯森物流二期等13个项目。集中力量开工建设投资160亿元的广投北海生态铝(一期)、138亿元的亿钧耀能和108亿元的LNG三期等20个项目。加快签约落地投资400多亿元的华峰化学己二酸及可降解塑料、78亿元的建滔绿色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总量增速保持走在广西各园区前列。
(三)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盼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盯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落实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全力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加强“三类人员”跟踪帮扶,重点跟踪监测不增反降、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强化产业带动,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促进脱贫人口稳步增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田长制”,严厉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治理撂荒耕地1.2万亩,推广优质水稻(稻+)产业,推动建成粮食高产示范基地2个,着力保障粮食安全。落实《北海市铁山港区农业产业调整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适度加快土地流转,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年内每个镇要引进项目4个以上,各镇计划投资1亿元以上。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大棚果蔬规模化发展,新建大棚设施0.25万亩,借助“南菜北运”广阔市场健全产销体系,建设大棚果蔬示范区;引进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完善设施设备配套,推动畜牧业稳产增产;建设小拱棚对虾养殖示范基地,发展陆基循环水养殖,加快渔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创建一批自治区级及北海市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快向海大道两侧产业振兴示范带建设。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深水抗风浪网箱建设,推动金鲳鱼特优区、示范区升级建设;推进生蚝及传统网箱养殖转移养殖功能区规范化养殖。完善南珠基地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南珠产业振兴。推进营盘中心渔港公益性二期南防波堤建设。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印发实施《北海市铁山港区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加强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力推进村容风貌示范村建设。强化乡村规划,引导农村规范建房。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农村供水扩网、东西干渠修复工程,持续推进“四建一通”等村屯道路硬化亮化工程项目建设。示范建设高村乡村旅游、大王岭滨海旅游等乡村振兴文旅项目。加快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建设幸福和美乡村。
(四)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加快产城融合,持续改善硬环境,推动更多基建项目形成实物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南珠新城。
全面打赢创城收官战。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加强组织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创城工作,重点整治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持续提升改造背街小巷,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达标建设,全面提升群众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力做好网上申报和问卷调查工作,高质量完成创城各项考评工作任务,为北海创城“争三保五”、拿下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贡献铁山港力量。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新城“硬环境”。有序推进行政中心片区路网、供电、供水、电信网络等配套功能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广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成玖龙纸业生活区、铁山港(临港)产业园配套项目(一期)和行政中心片区污水管网提升工程项目。引进房地产开发、实施商住一体化项目建设,逐步完善行政中心片区商住、购物、餐饮、教育、文体、金融、医疗康养功能。稳步推动南康、营盘示范乡镇集镇建设,规划建设兴港新城。加速推进铁山港区公租房、保租房项目和川江村、南乐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五大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我区开展贸易结算服务,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借助绿色能源产业园孵化楼,培育和引进一批交易平台、高端金融服务业,逐步形成铁山港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加大龙头物流企业招引力度,推进物流配套覆盖更多工业产业。加快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批零住餐限上企业。积极打造夜间经济集聚消费区,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业态。加快推进滨海乡村休闲游、扫管龙等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加快建成区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寄递物流中转站,推动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行政村。大力发展农村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打造县域农村电商生态圈。
(五)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