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3日)

  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突出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创新发展动能。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实施公办学位扩容提质、师资队伍建设提质、基础教育改革提质三大专项行动,设立教育发展基金会,谋划实施“集团化办学”,大力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名工程”,继续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攻坚成果,加快推进41个校舍建设项目,新建二中附属学校,在市区谋划建设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增加公办优质学位4920个以上。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加快提升普宁职校、潮汕学院等办学水平,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继续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教育数字化,深入推动“双减”工作,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普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引导企业创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高端创新平台。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培育一批“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新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30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牌”制度,加大制造业研发、技改和新领域新赛道资金扶持力度,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攻关,促进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持续发挥星河·领创天下(普宁)、潮汕学院创业学院、同路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平台示范作用,大力扶持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机构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深入实施人才引育创新、项目示范、平台提升、精品服务“四大行动”,谋划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基金,推动专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实现量质双升,聚焦服装、医药等产业需求,着力引进一批创新创业团队、硕博和高技能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大学生800人。加快建设人才保障房、青年创业园,进一步完善住房、社保、就医、子女教育等人才政策体系,让各类人才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创业。

  五、推进绿美普宁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让青山绿水成为普宁最亮的色彩。

  实施全域“增绿”。全面实施绿美普宁生态建设“六大行动”,认真做好“五边”绿化、“四旁”植绿,深入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活动,形成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氛围,加快推进白坑湖县级湿地公园和凤凰山公园建设,新建口袋公园13个,义务植树300万株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7%。压实“林长制”,全面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推动6个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严格保护古树名木,打造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的绿色生态廊道,着力构建“一屏、两核、双网、多节点”的绿美普宁生态建设新格局。

  推进深度“减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高质量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深化河湖长制,提升河湖管护水平;拓展水污染防治成果,按照“守护龙江、巩固练江、整治榕江”的要求,启动练江整治2.0版本,全面推进榕江干支流综合整治,落实龙江最严格保护措施;全力推进污水管网、农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狠抓城乡黑臭水体治理,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速推进练江干流白马河上游生态修复、练江干流生态旅游观光带建设,打造城市景观轴。推进大气污染防控,启动印花行业绿岛建设,确保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在97%以上。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加快北部生活垃圾环保处理中心、循环经济生态园建设,实施建筑垃圾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扩大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落实科学“降碳”。严控“两高”项目,稳步推动节能降耗,促进印染印花、玻璃、塑料等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数字化发展。全力推动抽水蓄能、光伏发电、新型储能等新能源项目上马建设,促进能源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完善公共充电桩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动公共交通用车绿色化电动化。广泛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六、全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坚持以改革破难题、添活力,以开放聚资源、拓空间,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企改革,因企制宜推进国有企业整合升级、转型发展和公司制改革,稳妥解决普宁建筑总公司历史遗留问题,持续盘活普宁商业街等国有资产,推动国企国资做大做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优化完善分类分级管理,拓展税收共治格局,协同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财力保障。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占陇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深化要素保障改革,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项目“绿卡”服务制度;加大力度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探索“拿地即开工”模式,推行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制定出台支持产业转移、要素支撑、降低成本等用地政策,增强产业引进吸引力;提高项目谋划质量和资金申报精准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政策资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74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