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效推进交通建设。全力实施“交通建设年”活动,构建贯通城乡、内通外联、高效便捷的“七横六纵”现代交通综合体系,力争全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超30亿元。配合推进漳汕铁路、粤东城际铁路、南澳联络线等项目建设,全力推动省道504线改造、南成路建成通车,加快梅潭大桥、澄饶快速路一期、莲鸿路东延线、莲凤路东延线、金成路、金狮路、环翠路、南田路、同益路等项目建设,推动国道539线改建、省道505线改造、南澳联络线延长线等动工建设,形成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启动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机制。
高标准提升城市品质。稳步推进“三旧”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个。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推进文川路、怀汉路、秀夫路陆厝围、文冠路冠山绿岛、中山路泗水归等易涝点治理。积极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区人民公园停车场、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建设城区“智慧停车”系统,提升城市智慧管理水平。推进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汕樟排渠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加快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和城镇燃气管网铺设,推动益鑫天然气项目联网供热,推进农村电网、千兆光网改造和5G网络区域全覆盖。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考评攻坚,持续推进干净整洁示范路打造,深入开展“八边三面”卫生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干净整洁、水清岸绿、管理精细的城乡环境。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更大力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加快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新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联动办理。加快推进企业开办、企业准营、企业简易注销等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推动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深化市场主体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企业承诺+事中事后监管”模式,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审批制,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大力推进质量强区工作,深入开展玩具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
深化拓展经贸合作。高水平、高质量办好第22届玩博会、第五届玩具机械展,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德国玩具展,加大澄海玩具区域品牌推广力度,支持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创价值。持续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支持企业建设玩具网上展厅,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加强与国内大循环节点城市经贸联系,推动特色产业建立完善国内分销体系。用好深汕深度协作机制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加强创新设计、平台支撑、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
做好“侨”的文章。集中打造樟林古港、陈慈黉故居等潮侨文化展示窗口,推动红头船传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推进澄海侨史馆建设,讲好澄海潮侨故事,努力把侨乡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入推进“Q+”乡情交流联谊中心建设,开展“粤港澳潮籍青年夏令营”“玩具传乡情”“澄怀逸兴”“风筝讲坛”等系列品牌活动,打造服务“侨、亲、青”人群的惠侨引侨平台。利用筹办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国际潮商大会契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海外侨胞、在外乡贤的联系交流,积极搭建经贸合作的桥梁纽带。
(五)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更大力度全面推进县域乡村振兴
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镇街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加大东里、莲下、隆都等3个中心镇建设力度,全力引进产业项目,中心镇镇域经济增速要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支持莲下城乡融合省级试点建设,发挥中心镇专业镇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支持各镇街规划建设与当地主体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园区,激活镇村闲置宅基地、闲置空壳房、低效用地、闲散用地等“沉睡资产”,加快低效用地升级改造,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做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狮头鹅产业园,加快澄海狮头鹅产业城建设,全力推动狮头鹅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打造狮头鹅百亿元产业集群。拓展狮头鹅、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果,积极创建丝苗米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动澄海卤鹅、盐灶薄壳米、莱芜紫菜等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推动澄海狮头鹅、樟林林檎等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造一批“粤字号”“汕字号”农业品牌。持续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取更多合作社列入省级、国家级示范社,探索合同订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进隆都红侨特色、樟林至莲华潮侨特色、塔山西北部观光农业等3条示范带建设,促进沿线环境提升、乡村特色开发、传统建筑活化,实现乡村振兴“串珠成链”。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推进“三清三拆一美一改”,确保70%以上的自然村建成美丽宜居村。持续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完成700户农房微改造、200个“四小园”建设。支持南盛里申报历史文化街区,推进隆都镇千年古圩市保育活化,打造具有浓浓烟火气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美丽圩镇。
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重点监测户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深入开展消费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措施,兜牢脱贫政策保障。发挥深圳驻镇帮镇扶村资金资源撬动作用,完善帮扶资金项目管理,推进帮扶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尽早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