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2日)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以上;节能减排降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任务目标之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在8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聚焦农业农村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新成果”重点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落实“五个全”防贫举措,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重点加强对507户未消除风险监测户的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园区建设,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新增培育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5家以上,带动精准率达100%。发展桑蚕、糖料蔗、油茶、食用菌、特优水果等特色产业,促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提档升级。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严格落实稳岗就业政策,积极引进纺织服装、电子、玩具等各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保持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4万人以上。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统筹做好4个易地搬迁安置区(点)管理,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搬迁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确保有劳动力搬迁户实现1户1人以上就业。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和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调节作用,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推动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能致富。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探索脱贫攻坚期间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资产规范管理办法,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方位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耕地保护“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0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18万吨以上,蔬菜(含食用菌)产量达58万吨以上。稳定发展桑蚕、糖料蔗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油茶等特色产业,桑园面积稳定在39万亩以上,鲜茧产量达9万吨以上;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32万亩以上,产量达160万吨以上;油茶新种面积达1.1万亩,总面积达6.8万亩以上。继续抓好肉牛、肉羊、生猪和水产品等生态特色养殖产业,支持牧原等生态养殖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庆远镇发展生态水产和渔旅融合项目建设。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五年行动,加快国家级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建成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5个。加快农文旅融合,扎实推进桑海丝源(德胜)、天下合寨(屏南)等5个田园综合体建设。

  深入推进乡村建设。树立“让农民过上现代化生活就是新时代城镇化”的理念,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继续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高水平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整村推进项目4个,户厕改造250个;农村垃圾处理率达95%以上。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实施怀远镇坪上村、石别镇清潭村等四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洛东镇六个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乡镇集镇基础设施、集中供排水和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推进农村电网、到村到屯路网、乡村数字网络等提升改造。规划建设农村消防设施,推动金融网点、便民超市向村级延伸。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探索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推动产业高度融合,在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农产品主产区特色优势,着力破解经济总量小、工业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弱等难题,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激活县域发展动能,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推动桑蚕茧丝绸高质量发展。围绕河池市打造桑蚕茧丝绸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加快中国丝绸新都核心区建设,打造以桑蚕茧丝绸产业为核心的二轻纺织集聚区。推进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发展,建设桑蚕规模化种养基地,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养蚕。重点支持嘉联、恒业、壮歌、宏基、东方丝路等企业做强做大。着力推进桑蚕产业功能由单一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融合”转变,谋划推进丝绸文创体验、桑蚕科普示范、桑蚕茧丝绸文化旅游、桑蚕茧丝绸产品仓储物流等项目。推进桑蚕茧品牌创建,重点打造优质茧、白厂丝、绸缎、蚕丝被等品牌,搭建1—2个专业蚕桑品牌营销专业平台,抓好第三届中国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筹办。优化桑蚕茧产业发展体系,充分开发桑蚕茧丝绸产业资源,延伸桑蚕茧加工产业链条,打造主链突出、副链为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服装加工,延伸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等产业链条;围绕食品加工,延伸形成“桑树(果)—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蚕蛹—食品、美容、保健产品”等产业链条;围绕生物制药,延伸形成“桑—桑枝总生物碱原料药、蚕丝蛋白骨钉”等产业链条。推动重点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强校地合作,加快桑蚕资源综合利用和蚕用新机具研发,培育林农产品加工新技术企业,力争在桑蚕茧领域取得新突破。推广全流程自动化绿色化生产技术装备,鼓励引导缫丝、织绸、服装、家纺等企业建设智能化生产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主动承接“东绸西移”,引导桑蚕茧丝绸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加快国色天蚕、国色天丝产业园、宜州轻纺城、苏州产业园、湖州产业园、五和博澳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坯绸、炼白生产,实现印染环节突破,打造服装、家纺、饰品等真丝产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36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