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县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新项目大项目支撑力不足,缺乏高端型、龙头型和基地型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产业链发展模式、产业集聚效应还有待加强。民生短板问题仍然突出。乡村振兴任务艰巨,产业振兴效果不明显;城乡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仍需大力解决,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还不够坚实。政府服务质量和效能有待提升。一些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营商环境还有提升空间;部分干部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要强化忧患意识,直面问题挑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不负全县人民的殷切期待。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五个更大”重要要求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县委统一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实施“实业兴鹿,开放强鹿”战略,全力推进“八大工程”,奋力开创鹿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坚持“工业强县”的核心和根本地位,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道路、水电、线路迁改、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规格绿色园区、智慧园区。以打造全国一流的林业产业园区为目标,重点建设广西桂中(鹿寨)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二期。推进实施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吸纳更多机械汽配企业入驻。抓好鹿寨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国家级复核工作,力争达到安全评价等级D级化工园区。充分发挥江口区位优势,加快推动江口-导江临港经济带发展。加强鹿寨经济开发区全面对接融入柳东新区、北部生态新区一体化发展。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抓好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推动化工传统产业从化工原材料生产向精细化工产业转型,积极引进环保新技术建材产业,逐步淘汰落后建材产业。重点加快众博化工、盛亚化工、福林化工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强做优绿色化工产业。加快造纸、缫丝、制糖等产业技术更新和产品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靠大联强,加快构建“头部企业+专业化分工中小企业”协同智造生态链,支持一批本土家具企业做大做强。结合“国储林+N”项目建设,重点提升林业精深加工水平,推动产业链由初加工环节向高端绿色家居延伸,拉动五金配件、环保涂料、印刷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本土“链主型”和“总部型”企业。全力厚植新兴产业发展优势,鼓励七色珠光、炜林纳新材料等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大力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力争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以上。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清华紫荆(柳州)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和功能,大力提升科技孵化能力,加快鹿寨经济开发区申报创建自治区级高新区工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核心技术、市场应用开发力度,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化重点骨干企业、规上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分层扶持,力争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科技成果转化3件以上。
(二)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扩投资增动力。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发挥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的关键作用,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以招大引强带动投资。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围绕绿色化工、高端绿色家居、机械汽配、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实施产业链招商攻坚行动,力争引进项目60个以上,其中亿元项目20个以上,投资总额75亿元以上,年度到位资金55亿元以上。
以扩大投资提振市场信心。加大自治区、柳州市重大项目申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区、市重大项目盘子,力争纳入区级层面重大项目20个、市级层面重大项目66个,储备项目数量达到35个以上。推动环球新材料、国储林PPP(一期)、特种化学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2个项目开工,柳州东融绿色建材物流产业园等48个项目加快推进,一家美人造板、法恩莱特新能源电池电解液等67个项目实现竣工,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以最强要素保障项目建设。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盘活低效用地,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全力做好征地拆迁,实现应保尽保、应供尽供,全年实现供地2000亩以上。积极服务企业发展,用足用好政策工具,创新投融资方式,大力争取各类专项资金,落实降本减负政策,全力做好项目资金保障,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等瓶颈难题。充分发挥“八大工程”管理体系作用,建立大督查工作体系,切实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