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安不忘危,兴不忘忧。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城区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受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影响,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产业支撑不强,主导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龙头企业引领性、带动性不强;招商质效不佳,投入产出效率有待提升;新兴动能偏弱,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力度欠缺,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依然短缺,民生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社会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干部素质和作风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政府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拿出硬招、逐项破解,决不辜负江南区百万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和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文件精神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观大势、谋全局、强落实,找准坐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加快建设产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中显担当、见作为。
保持战略定力谋新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全面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嘹亮号角。去年国家出台支持广西发展的重要文件,赋予南宁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和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的新定位新使命。当前,南宁市正在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江南区作为“一体两翼”产业格局中的“西翼”,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产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未来可期。我们要坚定必胜的发展信心,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拼经济、搞建设、惠民生、保稳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南篇章。
激发强劲动力启新程。高质量发展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继往开来的“时空轴”、复兴伟业的“坐标系”中,准确把握历史方位,立足江南实际,放大比较优势,发扬敢为人先的闯劲、攻坚克难的拼劲、锐意进取的干劲,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一体两翼”的发展大格局中创造出更加骄人的业绩。
凝聚奋进伟力谱新篇。回首来时路,我们不懈奋斗,披荆斩棘,江南区的发展能级更强、经济体量更大、城市热度更旺。展望新征程,前方道路虽充满坎坷,但奋进者将不畏险阻、攻坚克难、积跬步而至千里。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伟力,做到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谋发展一股劲,携手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荣光。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围绕区委十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工作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融入南宁市“两港一区”“一体两翼”建设,全力攻坚项目建设、提振消费、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征地拆迁、维稳工作、党的建设“七项重点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产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推动新时代江南区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城区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南宁市下达目标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全市持平。
提出以上预期目标,既是基于衔接自治区、南宁市发展目标的考虑,又是符合城区实际、积极而又可行的目标。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以满格状态、顶格标准加力提速,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驱动、转型提质,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闯出新路子
坚持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强链聚群,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优服务稳实体,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
推动工业全面振兴。深度挖掘重点工业企业发展潜力,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大力引进电子信息产业头部企业、核心技术企业、重点配套企业,发展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信息产业,力争更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落地城区。以南南铝加工为龙头,积极拓展高端铝合金材料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推进凤巢湖生物医药港建设,构建“医学—医药—医疗—医养”全链条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体系。推动食品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吉锐生物新药研发生产基地、产投江南电子科技园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中广源钢结构建材、恒日年处理400万吨建筑再生资源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建设500亿元产值园区,申报2023年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园区。
推动四链融合互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加大本级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45家、新增各类创新创业平台3个。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研究院,建设面向东盟、服务RCEP“产学研用”中心。大力引育一批产业领军团队、创新人才,以人才强链助推产业攻坚突破。发挥财政资金引领撬动作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面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