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把握“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战略机遇,推动番禺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继续实施汽车产业“三年翻番”计划。今年是实施“三年翻番”计划的第二年,要继续把握汽车产业技术变革的趋势和窗口性机会,推动汽车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争取在去年的基础上,汽车产业产量、产值同比实现30%以上的增长,新增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重点跟进好去年已落地动工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广汽自主电池和电驱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6亿元,并实现一期投产,为2024年增长奠定基础。继续落地一大批汽车产业零部件项目,同时推动本地电缆、灯光、传感器等企业与整车企业配套融合发展。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充分把握番禺产业基础厚实、门类齐全的优势,以13条重点产业链为依托,推动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以日立电梯和广日电梯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以松下空调和番禺电缆为代表的通用设备制造业集群,以希音国际、虎牙科技、津虹网络、小米信息等企业为代表的互联网软信业、数字经济集群,以浩洋电子、锐丰音响、保伦电子为代表的灯光音响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以纺织服装、珠宝首饰、游戏动漫为代表的快时尚产业、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产业、文商旅体产业、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关注和把握飞机和船舶制造业发展的特殊机遇。计划从13条产业链中选出若干个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形成千亿级、百亿级产业。同时,统筹好一二三产业,统筹好传统、新兴和未来产业,统筹好大中小企业,营造“草灌木林”共生的区域产业生态,形成热火朝天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场面。
实施市场主体梯次培育计划。以“链主企业”为龙头,以创新为驱动,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投资促进政策、用地用能优先保障、专班跟进服务为具体措施,培育若干个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支持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成为头部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上市企业,年内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0家以上。在一期的基础上,今年再建设1-2个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园区,专项用于培育专精特新、高新技术和各类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发挥对口联系暖企等工作机制作用,倾听企业呼声,解决企业困难。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区属国企市场竞争力,发挥国企应有功能作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构建“中小微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领军企业”成长链条,形成“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各类市场主体茁壮成长、你追我赶的蓬勃气象。
大力促进消费复苏增长和投资结构优化。以重点商圈为依托,以广州国际美食节、国际珠宝首饰流行趋势发布会等重要活动为契机,加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力度,促进消费复苏和增长。抓住广州承办大型赛事机会,促进重点商圈和文商旅体行业发展。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用好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支柱产业、交通市政、生态水务、社会民生、城市更新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尤其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确保今后几年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一倍以上,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以招商和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全年新增招商落户项目150个以上。深化对外开放,大抓“五外联动”发展。
(三)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高质量谋划番禺区国土空间规划及详细规划评估,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综合交通提升专项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南大干线经济带和亚运大道经济带规划、番禺珠江沿岸提升等工作。推动广州大学城及南岸片区、长隆万博商务区、广州南站地区、番禺智造创新园、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莲花站周边地区等重点片区规划优化及城市设计工作。高起点开展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番禺段的规划研究,提前做好市区规划衔接和前期准备工作,发挥东部快线(黄埔—番禺—南沙)、地铁8号线东延段等重点交通项目带动效应,谋划布局沿线区域产业和科创空间。
加大工业用地储备和出让力度。各方合力加大土地收储整备力度,全年完成不少于2000亩土地收储。以挂牌成交为标准,全年完成不少于2000亩工业用地出让(其中新收储出让1500亩,盘活存量和闲置用地出让500亩)。市支持番禺汽车产业发展的4000亩专项用地规模指标中,在去年落地2431亩的基础上,今年争取剩余1569亩指标落地。推进新型产业用地(M0)出让。优化出让效率,提前完成“四通一平”,压缩产业项目从拍地到投产的流程和时间。开展上一年度新出让土地的建设进度检查和绩效评估。
全力推进存量国有工业用地提容增效。按照“企业主体、镇街主导、区级审批”的思路,推进不低于1000亩存量国有工业用地提高利用效率项目完成审批并尽快开工建设,以存量国有工业用地和存量工业园区的提质增效作为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大力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在原有两个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若干个村镇工业集聚区纳入市试点范围。支持村镇工业集聚区建设高标准厂房和现代产业园区,鼓励村镇工业产业集聚和园区集中连片发展,着重在更新改造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的“番禺样板”创新聚集区。
下决心解决留用地闲置问题。修订完善农村建设用地开发建设监管办法,提高选址、报批、供地等用地手续办理效率。重点研究农村留用地开发合作年限、用途、监管方式、经济效益、工作机制等问题。通过推进留用地收储、鼓励商业性质留用地调整为工业用途、探索农村集体留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等方式,促进留用地多元开发,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加大留用地招商推介力度,鼓励区属国企、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进一步盘活释放留用地资源潜能。
研究解决一批用地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推进项目招商、土地出让和用地结案工作,按要求完成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加强土地巡查执法,分批推进违法用地整改,督促涉嫌土地闲置的用地单位尽快开工或依法收回使用权。积极稳妥、依法依规解决一批用地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