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9日)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支撑地加快建设。实施“消费新品牌培育行动”等7大消费行动,编制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一场一策”,着力提振消费市场。办好直播电商节、购物节,支持发展直播经济、云上逛街等新业态新场景,丰富消费模式。完善饮食类非遗传承体系,8大“老字号”品牌小吃成功申遗,升级改造陶陶居总店、泮溪酒家、广州酒家文昌店,规范提升泮塘路、宝源路27家餐厅品质,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开展“羊城夜市”“快乐广购”等消费活动,精心规划“西关风情之旅”“都市寻味之旅”等精品游览路线,荔湾再次位列全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前三名。

  协同发展步伐加快。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和基础设施“硬联通”,政务跨城通办事项增至713项,广佛大桥、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等加快建设,广佛环线、佛穗莞城际等项目有序推进。制定落实《南沙方案》区级行动方案,明确30项重点任务27个重点项目。深度参与湾区科创走廊建设,荔仕丰创新创业基地成功创建市级基地,广药集团获颁澳门首批中药制造准照。深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谋划共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先导区。

  (三)传承文脉提品质,魅力荔湾近悦远来。

  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体系日益完善。成立全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制定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管理办法和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上线非遗版权交易平台,广东南音新作《同心结》获中国文化艺术群星奖,广州西关女子合唱团荣获中国国际合唱节比赛金奖。实施推动粤剧粤曲高质量发展九条措施,珠江钢琴创梦园启动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工艺聚集区建设,“非遗+”业态快速发展。公布《荔湾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开展文物隐患排查修缮行动,推进沙面建筑群活化利用,焕发文物新活力。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深入开展。高规格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工作机制,明确6大阶段、21个工作程序,确保保护活化工作始终在科学、民主、依法的轨道上扎实推进。启动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耀华大街、多宝路、恩宁路、逢源大街-荔湾湖、和平中5个项目已开工实施,统筹推进北片54条道路改造升级。

  文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永庆坊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强省建设示范案例(区),沙面·西堤被评为AAA级景区,启动“湾畔·夕市”夜市试点,泮塘五约引入特色文化业态70余家,23个名家艺术工作室相继进驻,形成传统现代融合的多元业态环境。成功举办第十三届“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和水上花市,广受群众好评。区图书馆提质扩容。高规格复办第30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绩斐然,获省体育局“突出贡献单位”。

  (四)全面整改优机制,环境底蕴更具魅力。

  整改工作强力推进。以坚决态度、务实作风、扎实举措推进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落细落实203项整改任务,涉及5条道路和9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工程问题整改均以A级通过评估验收。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制度、机制41项。制定率先建设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落实31类190项任务清单,深入开展“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系列活动,推动荔湾成为展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窗口。

  城市面貌逐步改善。老旧小区微改造加快实施,制定微改造工作机制,广泛征询民意,将收集到的39万条群众需求融入改造方案。周门等3个小区基本完工,丛桂等4个小区已开工实施,隆庆等6个小区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完善“1+7”领导机制,构建“1+1+3”风险防范体系,东漖、鹤洞、河沙、西郊和茶滘村一期等已批在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6个复建地块建设基本完工,安置房建设进一步提速。城市环境持续向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精细化程度稳步提高,建成星级投放点245个,新改建公厕11座。新建燃气管道5.32公里,完成管道更新7公里。治理违建150.25万平方米,完成违法用地整改1090.68亩,整改率100%。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举全区之力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展“6·30”“12·30”征拆攻坚行动,累计完成征借地27.92万平方米、房屋拆迁9.01万平方米,有力保障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地铁10、11、13号线二期、22号线等项目顺利推进。加快完善“两桥三隧五路六轨道”交通路网体系,建成开放13条道路共5.42公里,广钢新城开通荔信一街、荔诚二街,累计开放通行市政道路7.9公里;龙溪中路花地河桥等3座桥梁开通运行,鹤洞路2座人行天桥加快建设;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形象进度过半,白鹅潭大道(上涌直街—信义会馆段)、如意大桥东桥、南漖路延长线、花地河东侧道路(茶滘涌—浣花西路)、玉兰路—港口路过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生态本底进一步筑牢。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噪声污染防治;PM2.5、PM10、二氧化氮等指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改善幅度居全市第二。开展治水攻坚行动,累计建成排水达标单元1606个、面积3003公顷,达标率86.8%;完成16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啃硬骨头”项目;珠江后航道东朗断面稳定保持III类水质,优于省定目标。碧道骨干体系加速组网,完成13.4公里碧道建设,3条碧道获评“广州市优质碧道”,大沙河碧道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荣誉奖和广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加强古树名木及乡土树种保护,全面落实林长制,大力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3个专类植物展示园、10个科普教育点和8个口袋公园建设。

  (五)用心用情办实事,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0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