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9日)

  加快现代商贸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白鹅潭世界级商圈和岭南特色商圈建设,加快推进华润万象城、珠江太古聚龙湾、医药港星河COCOPARK等重点国际消费中心项目建设,鼓励设立区域性品牌首店、旗舰店等,打造国内外品牌的世界之窗。依托荔湾作为千年商都发源地的历史底蕴和良好商贸业基础,推动茶叶、花卉、中药材等专业市场功能提升,实现数字化、展贸化发展和功能性转换。坚持载体更新、业态转型、形象提升并举,引导悦汇城、领展购物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及各商圈向特色化体验式发展,着力打造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多维空间。加大上下九步行街与沙面-西堤片区、永庆坊、荔枝湾等景区整合力度,建设文化引领型消费中心。谋划新一轮促消费工作,继续擦亮荔湾“夜经济”品牌。落实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辖内外贸企业抢抓RCEP政策红利,发展保税物流等新模式。

  (二)聚焦协同发展,以更大气魄推动广州西部高质量发展。对标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举全区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广州中心城区和广佛极点核心区作用,做好新时代“西联”文章,增创荔湾现代化建设新优势。

  全面强化跨地协同联动。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聚焦规则互通提升服务水平,巩固扩大与港澳、南沙在城市建设、教育医疗、政务服务、就业创业等领域的对接合作。落实落细《南沙方案》,进一步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争取南沙先行先试政策在广佛极点复制推广;聚焦优势产业实现合作共赢,在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共同引进总部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创新孵化产业园区。深化广佛全域同城化,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抓好广佛大桥、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玉兰路—港口路过江通道等一批城际交通项目建设,推动佛山轨道交通在荔湾增设站点。

  高水平打造白鹅潭商务区。围绕打造世界级滨水区城市景观,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争取完工项目25个、新开工项目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350亿元。整合优质沿江空间和产业资源,大力推动聚龙湾片区建设,启动石围塘和塞坝口片区开发,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形成新的产业支撑和发展动能。加快鹅潭一号总部、湖南建投、广船二期等16个重点项目建设,保障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9月竣工、12月开馆。

  高质量建设海龙围科创区。大力推动科创区上升至省市级平台,争取完工项目23个、新开工项目6个,引进项目23个。加快起步区建设,力促大参林、大翔药业、北斗科技园、侨银总部投入运营,宏悦、绿瘦等6个项目封顶;优化运营管理服务,完善园区周边道路建设,显著提升公共配套水平。加速科创区连片用地储备,加快“工业上楼”步伐,培育发展各类创新载体和平台,引入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培育行业单项冠军。

  (三)聚焦创新发展,以更高水平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贯彻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重要要求,努力把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动力,开辟城市发展新赛道。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眼满足本区群众受教育需求,大力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落实基础教育补短板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四中、西关培英中学、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大湾区教育交流中心分部等改造提升项目,新增学校4所、学位3700个。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教学质量,改进教育评价体系,推进“双减”走深走实,巩固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成效,力促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企业全链条配套政策,深化科技体系改革,构建科技创新友好型生态。加强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深化“育苗”行动,力争全年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家和更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减税降费政策,鼓励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高标准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提高全社会R&D投入。鼓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国际医药港以及广药、国药等医药龙头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汉潮中药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落地转化效率。

  持续构建人才高地。深入推进“荔湾英才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岭南文化人才等9大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完善“紧缺人才”管理服务机制,重点引进紧缺人才100名以上、团队100个以上。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吸引企业研发核心团队、青年骨干人才落地。帮助科技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拓宽科研人员发展通道,完善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科创研发能力。

  (四)聚焦项目攻坚,以更实举措扩大有效投资。围绕狠抓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强化跟踪推进、协调落实机制和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有效投资落地见效。

  全力以赴抓项目。坚持项目为王,“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千方百计抓项目、促开工、抢进度、强保障,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势能。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年度计划投资326.9亿元的140个重点项目和142亿元的54个市“攻城拔寨”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0亿元、增长20%。把推动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和服务机制。发挥区领导牵头作用,每个重点项目安排一名区领导负责,组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工作专班,对项目进行全流程、全要素管理。用足用好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

  全力以赴促投资。全面梳理现有资源,构建高质量招商平台载体,力争未来三年招商载体面积达到380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全员招商、全民招商,千方百计推介荔湾、展示荔湾。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强化重点项目“3+X”招商服务,结合产业片区规划,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围绕优势产业强化政策供给,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精准开展靶向招商。推广西关首约产业园、唐铭广场等转型经验,优化招商激励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带动产业升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0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