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整体教育水平提升行动,推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建成阳江高级中学、阳江一中初中部等13所学校(幼儿园),增加学位1.9万个。加强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建成阳江市专门学校。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完善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配套设施,推进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阳东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迁建。抓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加快阳江技师学院第四、五期工程建设。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发展,加快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二期建设,推进阳江职院新校区建设。大力实施“新强师工程”,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分层分类组织培训,培养一批本土名优骨干教师。

  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力争阳江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推进阳东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推动江城、阳东、阳西加快创建省级高新区。支持省实验室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新增3个以上省级科研项目。探索建设海上风电科技创新试验区,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省科学院阳江产业技术研究院、广东海洋大学阳江研究院、阳江职院海洋河口渔业研究院、先进合金材料产业孵化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在阳江滨海新区建设中一体谋划科学城,加快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大湾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争创大湾区科技创新延伸区。鼓励企业组建内部研发机构,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提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加快阳东、阳春、阳西孵化载体建设,构建协同高效的科创孵化体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五金刀剪产业知识产权快维中心服务能力,谋划建设阳江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强业、质量强企活动,加快建设广东省不锈钢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展“漠阳优才计划”,进一步完善“揭榜挂帅”项目管理机制,吸引更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到阳江创新创业。加强校企合作,深化省实验室与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共建共享机制,培育更多适应我市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抓好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2个博士工作站建设管理。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解决好人才的住房、社保、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在阳江成就事业、实现梦想。

  (三)聚焦扩大投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导向,加快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开工新建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

  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加快实施总投资2883.4亿元的112个市重点项目,推动20个投产项目加快达产、57个续建项目加快建成、35个新开工项目加快进度,力争全年投资超413.3亿元。健全完善重点项目调度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营造项目建设大干快干实干的火热氛围。适度超前谋划产业升级、农业农村、水利等重点领域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发展规划。

  推进交通项目攻坚。推动广湛高铁阳江段、阳信高速阳江段等36个交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全年交通投资达150亿元。抓好国省道项目建设,建成国道G325线坪郊至轮水段改建工程等项目,谋划推进国道G228线良洞至雅韶段改建工程等6个项目。稳步推进阳江机场项目。加快打造亿吨大港,建成J11#-J12#等4个泊位,加快F1#-F2#等10个泊位建设,争取15#-17#等泊位年内动工,实施阳江港锚地完善工程。谋划建设阳江港疏港铁路、阳江港内河集疏运体系一期等项目,申报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抓好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完善“六横六纵”快捷路网,谋划推进西平路快速化改造等8个项目,力促广湛高铁阳江北站至市中心快速通道等项目年内动工。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打通一批断头路,优化慢行系统。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谋划实施市区防排涝干渠修复工程,动工实施市区排水管网提质升效工程,修复和建设城镇生活污水管网300公里。加强市政配套建设,完成63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成8个社区体育公园,新增5G基站800座。编制城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城中村改造,以问题为导向逐步补齐市政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实施城市体检,加快推进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推进集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水网建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开工建设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阳江段,科学推进大河水库引水工程,稳步推进新建龙门水库前期工作。完善城乡水利防洪减灾体系,实施漠阳江、那龙河等主要河流综合治理,加快全市生态海堤建设,开展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消除防洪安全隐患。谋划推进漠阳江大型灌区建设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设施建设。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实施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机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容缺预审制度,全力破解项目建设难点堵点。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强化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林用能保障,加大力度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提高项目谋划质量和资金申报精准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政策资金。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扩大投资,拓展市场化投融资渠道。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使用审计监督,促进项目达效。

  (四)聚焦释放活力,大力推进“集成式”改革、高水平开放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高质量发展添活力、增动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47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