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两品一标”: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县管校聘”:即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单个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一站式”:即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时,全面实行“一站式”报销结算服务。
“春风行动”:即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内容包括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以及整顿劳动力中介机构等。
“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提质效促落实”专题行动:2021年在全区政府系统开展“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落实”专题行动,大力提高政府系统公文办理、会议筹办、文稿写作、服务保障、督促落实、作风建设等六方面工作能力和水平。
“镇园合一”:即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产业园(区)与试点镇管理机构合一体制,统筹党政机构和产业园(区)机构设置,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分工各有侧重、相互紧密协作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公经费”:即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
财政“三保”:即保工资、保稳定、保增长。
“12666”工作思路:即紧扣“一个目标”,把党建引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高质量打造贺州全力东融重要门户,在服务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上实现更大作为,勇当新时代贺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实现“两个翻番”,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5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40亿元以上;实施“六大行动”,即“特色立区”“工业强区”“农业稳区”“服务业兴区”“城乡融合惠区”“生态美区”等六大行动;落实“六大任务”,即坚持强化产业支撑,不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推进全力东融,不断增强赶超跨越动力;坚持聚力乡村振兴,不断引领“三农”工作发展;坚持促进城乡融合,不断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坚持改善民生福祉,不断推动民生事业进步;坚持强化治理能力,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六大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六大工程”,即“政治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安全”“基层党建提质”“干部人才培育”“统一战线培优”“全面从严治党示范”等六大工程。
“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治区对2022年财政收入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市(县)组织的财政收入不再包含上划中央和自治区的收入,统一按全国及其他省份统计口径计算,即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地方组织的财政收入。
“四建一通”工程:即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建设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建设工程、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建设工程、建制村窄路拓宽改造建设工程和建制村通客车工程。
“三化六通三提升”:“三化”即业务办理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六通”即平台操作畅通、服务渠道畅通、联系渠道畅通、办事流程畅通、按时取件畅通、办件查询畅通;“三提升”即审批速度、办件效率、服务质量“三提升”。
“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即“一窗受理、合并审查、集约审批、一站办结”的审批模式。
“验登合一”:即综合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同步办理、同步发证。
“双碳”目标:即碳达峰、碳中和的简称。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楼宇经济:即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
总部经济:即一些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会展经济:即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