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坚持工业振兴,加快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入库”[13]。发展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农业旅游相促进的新型工业,扎实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生态环保、文旅项目等主导产业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智能化生产、绿色化转型;引进一批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加工企业,支持金桔、桂花、柿饼、茶叶、果蔗、画扇、特色蜂蜜等加工企业落户。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引导生物科技、新能源、智慧健康等未来产业精准补链、抢先布局。全力推进福利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力争龙尾瑶山泉水生产基地和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开工建设并实现项目投入创收。推进金宝工业园区(一期)建设,加快峰林地貌核心保护区内企业搬迁,重点推进阳朔生态环保科技园的正常运营及后续建设。争取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目标,积极向国家、自治区、桂林市争取政策和项目。深入开展“三企入桂”[14]“行企助力转型升级”[15]系列招商活动,开展常态化驻点招商,提升招商引资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条件。动态完善在建、新开、储备三个清单,健全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推动新开工项目提速建设、停建项目复工开建。规划建设“遇见地球村”项目,争取兴坪水镇、遇龙河南部创业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福达·阳朔之心城市综合体(三期)、凤凰山水尚境(二期)、水岸观山等重大项目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实现整体搬迁入驻,力争创业服务中心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新城区返还安置地抽签并推进安置区建设。
(四)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塑造城乡协调发展新面貌
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交通方面,力争桂林至钟山高速公路(阳朔段)、阳朔汽车客运站二期工程开工;加快建设兴安至阳朔公路延长线(新城区至福利)一级公路、福利漓江大桥、省道S202阳朔段新(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省道S302高田至南边山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完善新城区内部交通路网,实现田家河桥、山水大桥、朝霞桥、甲四桥、兰溪桥竣工通车。完成兴坪镇旅游集散中心和客运站前期规划工作,推进金宝、普益等加油站项目建设。水利方面,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缮力度,完成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大源河、栗木河等小型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加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力度,加强农村山塘水库的修复与管理;推进久大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及干渠维修和清淤;加快推进木浪岗水库扩容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实现开工。新基建方面,持续扩大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覆盖面。
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新老城区结合部规划布局,统筹规划产业项目、城市社区、市政设施和交通网络,形成新老城区功能互补、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格局。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和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数字城管”[16]和“天网工程”[17],加强城市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实施凤鸣溪截污改造工程和龙岳路垃圾转运站项目。启动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三年行动(2022-2024年),推动桑园路、将军路北段、清泉路北段、福源路西段等路网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开展城市内涝点整治。注重城市历史文化传承,打造西街特色文化街区,丰富夜间购物、餐饮、文旅等业态。全力推进新城区建设,力争2023年前基本建成新城区一期工程,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县城的凝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启动新城拓展区项目前期工作。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四大衔接”[18],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和兜底性保障政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全县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聚焦“五个振兴”[19],继续深入提升“一江一河一廊一道一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规划保障。实施乡村振兴亮化全覆盖工程。持续推进水美乡村、水系连通、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力度,实施水质量提升工程,解决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启动实施乡村道路“三项工程”[20],深化“四好农村路”[21]高质量发展,实施阳朔至白沙等3条建制村双车道硬化路建设。健全农村“物流网”,深入推进农村冷链物流与电商业态一体化发展。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升土地配置效率。开展“万企兴万村”[22]行动,建设福利镇村级集体经济孵化项目、普益乡便民服务大型超市,打造一批村集体经济示范项目。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涉农领域信贷投放。开展乡村振兴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创新人才返乡留乡激励机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五)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厚植发展新优势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规范财税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提高国有资本市场化、专业化运作能力,让改革活力充分迸发、服务效能有效释放。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23]制度。推动教育、医疗卫生、乡镇管理体制、综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取得新成效。
持续培植壮大优质财源。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强化财政非税收入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优选经营性资产划转国有企业,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因企制宜,分企施策,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活力,为地方财源培育更多“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