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大力推广“后安模式”,持续推进“三区一地”生态修复治理,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16个村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加快推动水土保持治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65万亩,治理坡耕地2万亩,新建大中型淤地坝2座。
扎实推进全域绿化。全面落实“林长制”,大力推进生态修复、改造提升、补植补色、产业拓展,全力推动总投资2.6亿元的永定河源头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建设西水界、双碾、下水头等8个乡镇的水源涵养林4.3万亩、水土保持林1.2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绿化美化村庄50个,确保早日实现全域绿化。
有序开展“双碳”工作。加快出台“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政策,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有效方式,加快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细化“十四五”能耗“双控”路线图,全面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确保万元GDP综合能耗稳定下降。
各位代表,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创新挖掘金山银山“价值”,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平鲁!
(七)狠抓服务提效,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树牢服务企业就是推动发展理念,坚持精准、高效、便捷原则,常态化开展领导包联企业、入企帮扶、助企纾困活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特别在企业开办经营和政策扶持上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健全政企沟通机制,真心实意同企业家交朋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以更大力度推动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持续精简审批事项、材料、环节、要件和时限,做到应减尽减,着力解决部分领域审批手续繁琐、办理时间过长、效率偏低等问题。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升群众满意度。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改造升级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开放。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做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落实和承接工作,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全面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推动市场主体增实力、上规模、提效益。大幅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生态保护修复、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优化服务保障,抓好优化市场主体登记服务“最先一公里”,畅通涉企审批政务服务“中梗阻”,打通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年内净增各类市场主体1886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户,新培育“小升规”企业8至10户,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户。
各位代表,营商环境是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将全域推进、全面协调、全员参与,全力打造投资兴业的热土,全力培厚干事创业的沃土!
(八)狠抓民生改善,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年内民生领域支出保持在81%以上,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抓好就业创业工作。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就业和市场主体倍增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借助就业补助资金和创业担保基金,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探索创建“零工市场”。年内新增城镇就业2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00人,新增技能人才620人,从业人员持证人数达到5.3万人,持证率42%。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巩固“双减”成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学校布局,加强启明实验学校与井坪镇寄宿制学校联合办学,探索推广强校带弱校教学模式。深入推行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模式,加强教师合理流动,统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缩减民办教育体量,民办小学、初中学生降幅达到5%。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5所。
加快健康平鲁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持续深化公立医院和分级诊疗改革。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基础设施,推动区中医医院改扩建工程年底建成、投入运营。启动新建区人民医院项目,年内完成前期手续。深入对接301医院,推动远程会诊,持续深化与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等三甲医院的合作,让群众不出区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全民参保扩面成果,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促进有意愿、有经济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深入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用好失业保险基金,加大稳岗培训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跨省就医结算协同机制,推进区域一体化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力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持续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做好第十六届省运会承办工作。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深入挖掘并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