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二年主要目标任务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刚刚闭幕的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了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实现路径,吹响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时代号角,凝聚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强大共识。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工作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个目标”,开展产业崛起、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交通突破、城市更新、民生改善、乡村振兴、就业扩增等“转型振兴八项行动”,实施“1+2”路网新建、习家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建设“三大工程”,用好国家独立工矿区及全国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城区、省级森林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五个抓手”,打造一支适应转型振兴要求的过硬队伍,只争朝夕、奋发有为,努力开创百年矿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新局面,在建设繁荣舒适美丽现代化沿海强市中体现古冶担当、作出古冶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全面完成市达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主要污染物和单位GDP能耗下降任务。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攻坚、招商引资,在推动产业崛起、重塑转型支撑上展现更大作为。
稳妥推进退城搬迁。坚持领导分包、专班推进、一帮到底,围绕贸易、物流等重点领域,以延链补链强链和做强生产性服务业为着力点,一企一策,一事一议,逐企研究贸易回归、主辅分离支持政策,引导搬迁企业就地设立贸易物流公司、建设总部基地、开展辅助业务,宜分则分、能回尽回,全力稳住工业基本盘、激活服务业潜力股。
持续攻坚项目建设。以每季度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集中观摩“三集中”为抓手,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属地、区直单位和项目经理“四包一”制度,盯紧抓实签约、落地、开工、在建、投产“五个环节”,形成重大项目压茬推进、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积极开展“手续跑办季”活动,深入推进“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确保总投资260亿元的68个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复工率达到80%以上,年内完成投资91亿元以上,其中18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00%,有效增强转型后劲。
加快壮大接续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精品钢材、现代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等六大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乾宸新型金属材料、无人机制造与应用产业园等40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实现CO2制干冰等17个战新项目建成投产。做优传统产业,深入开展“千项技改”“千企转型”行动,支持引导传统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助力传统资源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升级。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大势,探索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途径,培育一批平台电商企业。
着力提升招商质效。区级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各乡镇街、区直部门全员上阵,层层有任务、人人有责任,发挥渠道优势、专业优势和人脉优势,提高重大项目招商命中率、成功率。以深入开展“四个一百进唐山”活动为抓手,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全区6个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紧盯央企京企和国际国内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开展针对性对接洽谈,全年新增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30个、储备在谈项目不低于100个。启动“金凤还巢”行动,积极对接在外各行业精英、企业家,深挖区内优质企业潜力,重点扶持二次创业、跨界转投行动,鼓励支持开滦、唐钢等驻区国企利用现有土地、厂房资源招商引资、建设项目,让老企业焕发新生机。
(二)坚持源头减排、精准治污,在推动环境治理、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上展现更大作为。
强化源头治污。强力推进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首唐宝生等32家重点行业企业“创B争A”。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常态化开展“散乱污”、小煤场、小灰窑等污染企业排查整治,坚决淘汰一批、清理一批,为高质高效企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科学编制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生产、运输等环节清洁能源绿色化改造。
突出精准管控。深入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差异化治理,动态修订管控清单和“白名单”。聚焦重点区域,健全完善工作专班运转机制,持续开展洁城洗厂等攻坚行动。紧盯重点因子,统筹开展扬尘治理、车辆治理、“两散一烧”专项治理、氮氧化物和涉VOCs综合治理等行动,持续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
保持高压执法。压实环保网格化监管责任,充实基层环保监管力量,推动关口前移、能力提升,消除盲区死角。扎实推进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立行立改、彻底整改。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持晨查、夜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衔接,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生态环境领域量化问责办法,采取电视问政、公开约谈等方式晾晒工作成绩,用强有力的追责问责倒逼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