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5日)

  (三)紧扣“七有”“五性”,改善群众生活品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和创业扶持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员工再就业工作,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推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大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施长护险制度,做好医疗保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以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为主体加强床位建设,扩展养老服务项目;建立养老服务市场机制,加强政企合作,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开展街镇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试点建设。

  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坚持“房住不炒”,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拓展保障性住房建设渠道,支持利用集体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推动巨山农场安置房和京昌路楔形绿地配建租赁住房建设,实现开工4000套、竣工5000套。做好公租房配租。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启动实施160万平方米整治项目,完成19个小区、74.2万平方米改造。持续开展老楼加装电梯和电梯隐患治理。加强新房销售市场监管、房屋出租管理、群租房整治和中介行业监管,确保房屋市场规范有序。强化“学区房”交易管理,促进存量房市场发展平稳健康、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教育强区行动计划,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等重点改革。加快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全力保障学位供给,增加中小学学位1万个、学前教育普惠性学位1350个。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化“双减”工作,完善学校考评和学生考核机制。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完善入学机制,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六年一学位”入学政策,实行以多校划片为主、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宣传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办好“海淀家长学校”。完善校长职级制配套制度,继续实施“成长中的教育家”工程,推动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精品化发展。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积极支持服务驻区高校发展。

  深化健康海淀建设。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稳妥有序推进疫苗接种,统筹做好城市防疫和冬奥防疫。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医耗联动综合改革配套措施,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大力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推进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北部医疗中心等4个医疗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巩固深化国家卫生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10分钟健身圈”,加强体育健身组织,拓展“体医融合”渠道。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完善“城市大脑”基础设施及平台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大城管”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坚持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鲜明导向,落实好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科技驱动、依法行政,在回应市民诉求中不断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水平。坚持“尊重历史、无错优先,分清责任、违法必究,化解存量、严控增量”,妥善解决不动产“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和区域化党建,推动解决群众集中反映的高频问题。持续推进社区减负,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巩固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加大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和替代工作力度,做好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和射频识别系统安装试点工作,维护区域安全稳定。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用好香山革命纪念地、李大钊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组织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系列文化活动,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深化“书香海淀”建设。加大公共数字文化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聚高地。服务好故宫北院区建设。

  (四)着力生态环境改善,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进一步筑牢生态基底,努力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宜居海淀。

  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聚焦移动源、生产生活源、扬尘源等重点领域,进一步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碳中和行动计划,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和总量控制任务。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多渠道补充生态用水,实施“水清岸绿”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小月河生态廊道、玉河湿地等水生态治理项目,建设滨水慢行走廊23公里,实现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饮用水水质安全、地下水水质总体稳定、水生态稳中向好。加强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污染防治,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大力拓展绿色空间。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容量和绿地社会效益,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恢复生态系统自然活力,促进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人与环境和谐共生。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控,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任务。高标准完成冬奥沿线环境建设及周边环境保障。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加大腾退还绿和留白增绿力度,建设一批小微绿地,精心营造城市绿景。做好国家植物园建设服务保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29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