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围绕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重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推动融入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拓展
建设京津冀同城商务区,是市委、市政府赋予红桥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加快中心城区更新提升、壮大都市产业能级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牵引性、撬动性的工作着力点。我们必须明确原则思路、完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推进。
明确“四个坚持”建设思路。以“整体规划,开发一片、成熟一片,运营一片、成功一片,坚决避免形成新的空置闲置”为原则。坚持整体规划、产业先导。优先产业布局,聚焦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研发设计、高端服务业持续用力,打造集约高效、集聚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走市场化投资建设模式,避免建设方案与市场需求脱节,杜绝无效低效投资。坚持由南向北、梯次推进。以子牙河为界,从目前已成熟的西北角、南运河沿线商圈整体向北逐步推进,形成有序建设梯次。坚持招商先行、定制开发。聚焦同城商务区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尽可能采用定制化开发建设模式,从源头上避免形成空置。
推动载体建设、产业导入同向发力。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站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和城区更新提升行动协同推进。加快同城商务区一期西站南片区、西站西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启动山姆红桥会员店和山姆云仓中央厨房建设。启动新建跨子牙河桥、西站西大桥北向西匝道等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升级工程。完成中国煤科天津研发基地载体产权交易和项目落地。建成中海油天津院创新研究中心和中船七〇七所综合实验中心并投入使用。加快京津冀工业软件产业基地建设进度。借势借力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积极推进“空铁联运”,打造没有机场的航空服务圈。推进“高铁货运”,加速轨道交通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招商引资攻坚年行动,加强项目、平台、信息、政策、机制等前端统筹,加强与央企总部、知名民企、龙头企业以及优质外资企业的精准对接,提高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质效。全年新引进企业不少于1700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不少于190家,招商引资到位额50亿元以上。
推进更广领域协同合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促进更多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在红桥融合转化。形成一批适应同城化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成果。深化京津冀创新人才交流,发挥红桥区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带动作用,构建“人才+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拓展与雄安新区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人才对口交流,丰富京津冀文体活动形式。扩大医保、社保、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拓宽与京冀地区服务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跨区域合作领域。密切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联合执法,携手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焕新,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产业发展能级
发挥科技人才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区内科技骨干企业带动作用,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提升科创服务能力。精准识别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初创企业,精准支持一批具有科创潜力实力的成长企业,形成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梯队。实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5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雏鹰企业达到112家,瞪羚企业达到4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达到5家。支持中海油天津院、中船七〇七所新建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推动区内重点企业与河北工业大学双碳研究院携手打造天津市绿色低碳创新联合体,加快双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区内高校中试平台面向企业、科研院所开放共享,提高产学研用适配度。推动粤浦科技天津智创中心建设,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硬科技创新主体聚集地。
全面促进产业升级。深入实施现代产业体系提质增效行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建设京津冀工业软件产业基地为重点,同步支持卓朗科技等企业合力发展工业软件,优化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育一批智能制造场景创新应用企业。壮大做优平台经济。支持异乡好居加快高素质人才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和上市辅导进程。支持鞍马出行建设集智能网约车、新能源汽车采购、二手车出口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出行产业园。支持淘创直播示范基地吸引更多头部企业设立职能总部和新业务板块。加快游戏电竞产业布局。创新升级研发设计。依托中煤天津设计院、中国煤科天津研发基地,打造煤炭智慧洗选产业研发设计集聚区。围绕水泥、煤炭、海油等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构建绿色低碳产业新生态。加速聚集高端服务业。壮大持牌金融机构地区总部队伍,持续引育一批优质商服机构。启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
大力激发消费潜能。加快形成新型消费不断壮大、传统消费稳定扩大、消费增长点持续迸发的良好生态。大力发展数字、绿色、健康消费,培育文旅商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型消费增长点。加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引聚更多国货“潮品”旗舰店,持续提升陆家嘴、水游城商圈业态水平。推动设立跨境电商实体店,探索发展免税购物新场景,提升区域消费能级和吸附力。拓展西北角地区独具津门烟火气的特色美食场景,推动老字号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丰富三岔河口沿线周边商业场景,高水平打造“天津之眼”周边消费新地标。优化子牙河以北及和苑地区商业布局,加大高品质商业供给。
持续增强市场活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行动,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暨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优做精主营业务,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推进滨水大楼、大成广场等12个存量资产盘活项目。积极搭建股权创投基金和产业运营基金等专业化机构与市场主体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高质量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举措,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高“双随机、一公开”事中事后监管协同性,提升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