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9日)

  “两区”建设规模质量保持领先。新增项目251个,预计投入总金额、项目平均金额、项目落地金额均位居全市第一。全国首家外经贸领域资信数据服务企业、全市最大“两区”项目等重大优质项目落地。服贸会“两区”成果预筹项目金额8.4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居全市第二,出口额超千亿元。

  投资促进效能持续提升。织密财源建设服务网,走访企业6924户,财源建设考核在全市名列前茅。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赴瑞士、奥地利等地开展交流合作,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举办“投资西城”招商推介活动,设立长三角、成渝地区招商联络站点,打开“走出去”招商新局面。

  经营主体活力明显增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优化,截至11月底,非房板块资产占比同比提高7.25个百分点,非房营业收入占比同比提高5.52个百分点。区属国企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等领域发挥了带动支撑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6家企业入选北京市民营企业百强“1+4”榜单。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修订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政策,帮助初创期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累计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186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推行“营商环境6.0”改革,推出135项改革任务,为企业兑现综合贡献奖励近9亿元。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升级,深化“一业一证”改革,推行“一件事”集成服务,打造“业美就在西城”“小鹏易办事”等服务品牌,首个“政策计算器”上线运行。“服务包”平台诉求办结率和满意率“双百”,公众参与政务服务“好差评”排名全市第一。政务目录链平台获评中国公共数据运营优秀案例。

  人才支撑作用巩固拓展。出台高层次人才吸引政策“西融计划”,推出资金奖励、人才培养等4大类服务措施。与北大、清华等20所高校携手成立“北京西城·首都高校发展联盟”,推动“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举办全球创业者峰会金融科技赛道初赛等活动,人才交流平台不断拓展。

  (三)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塑造“有质感”的幸福

  坚持规划引领,纵深推动城市更新,加快转变治理方式,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城市更新实现突破。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加速实施,西单-积水潭桥街区环境整治提升全面启动,灵境胡同-西四路口示范段精彩亮相。烂缦胡同、蒙藏学校项目分获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项目”。城市更新实施机制不断创新,“央地共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华能玉桃园焕发新颜,危旧楼改建项目桦皮厂8号楼以装配式建筑方式建成封顶,推出老旧电梯更新项目资金奖励,成立全市首家城市更新企业联合会,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群众居住条件持续改善,东斜街等5个片区申请式退租项目签约1009户,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31个、完工15个,完成老楼加装电梯26部,小马厂西社区获评“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推动10栋简易楼解危腾空,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百万庄北里回迁入住,279户居民圆梦新居。

  精细化治理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统筹推进架空线入地、牌匾标识规范治理、箱体“三化”和多杆合一,491条背街小巷焕然一新。新评选出60个“最美院落”,6个小院入选全市首批十个“最美庭院”。打造33条“不停车胡同”,柳荫街等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实现外立面提升、公共空间改造等多重效果。1-11月,首环办环境综合考核、垃圾分类工作排名组内第一。业委会组建率排名城六区第一。

  城市环境更加绿色宜居。“一微克”行动深入实施,PM2.5年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新增16条(处)“优美河湖”、实现全覆盖。新建10处城市绿地,完成3个全龄友好公园和11处城市绿地改造,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100%。区政府机关办公区率先实现100%绿电使用,天宁1号建成“零碳”智慧产业园,“双碳”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户西城。

  交通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拆除道路护栏39.71公里,开展96所学校和15家医院周边交通综合治理,试点开通7条通学公交线路,上学路、就医路更加安全畅通。创新开展“充电无忧”示范区建设。建成北京儿童医院和新华1949立体停车楼、里仁街3号院居住区立体车库,公共停车空间持续扩容。

  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实施攻坚克难“每月一题”,推动季节性周期性集中性诉求精准预判、提前解决。社区治理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打造“红墙‘巷’往”社区党建品牌,推动全效能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定向招聘78名事业编制人员,打通优秀社工职业发展通道。居民自治向共商共建推进,广泛开展“微协商”“微治理”,“标准化+民主协商”案例入围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多民族融荣与共的社会治理“同心圆”。

  (四)文化魅力更加彰显,厚植“有内涵”的幸福

  坚持以文育城、以文化人,全面加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推动文化与城市共生、与生活共享、与产业共融。

  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创新文明城区创建机制,推出“创城伙伴计划”,发布“文明西城118战略”,红十字、“巾帼”等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创建参与度显著提高。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举办“2023西城红墙人”先进人物宣讲等活动,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中轴线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亮点纷呈。中轴线申遗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提前一个月实现先农坛庆成宫腾退,正阳门箭楼南望景观视廊、天桥百货商场环境整治等项目如期完成。文物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深化拓展,文物数字化创新联盟成立,新市区泰安里等一批项目精彩亮相,蒙藏学校旧址作为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对外开放,庆云寺成为金石博物馆,宣南文化博物馆推出全国首部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京报馆、福州新馆挂牌“类博物馆”。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提炼出“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西城文化标识,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列入“考古中国”重大发现,举办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活动,推出九条文化探访路线,丰富群众文化体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040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