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东省)2022年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建成粮油绿色高质高效核心区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年末,农字号上市企业达到1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7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86家。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10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69个。全市农产品网上销售68.5亿元。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8个,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工程2084.6公里、清洁取暖16.3万户。

  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组织举办第三届儒商大会烟台重点产业链合作推介会、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烟台配套经贸活动、全市重点产业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等高层次经贸活动30场。实际使用外资2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45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人才高地加快隆起。全面构建起“青年人才万元补贴、领军人才百万资助、顶尖人才亿元支持”政策体系,是省内首个实现企事业单位从博士到大专普惠性生活补贴和购房补贴全覆盖、省级以上领军人才普惠性配套政策全覆盖、中央省属驻烟单位人才同城化待遇全覆盖的地市。2022年全市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0360人,引进高校毕业生63445人。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财政性科技投入32.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5%。年末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17家。年末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19家,其中国家级1家。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24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省技术发明奖特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全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869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量(PCT专利)188件。年末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889件,比上年末增长31.1%;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9.56件,比上年提高4.65件。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全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145.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7%,占全部装机容量比重为53.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国控点位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315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3%。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2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改善11.1%。全市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0.9%,比上年改善9.1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海洋强市全力建设。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46个,其中国家级20个。海洋牧场总面积140万亩。全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46256.97万吨,比上年增长9.3%。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11.78万标箱,增长12.8%。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1251.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548.30亿元,增长5.7%;林业产值23.48亿元,增长6.5%;牧业产值231.81亿元,增长6.0%;渔业产值357.13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0.78亿元,增长8.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0.3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1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2.19万公顷,增加0.04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6.11万公顷,减少0.0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04万公顷,减少0.22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84.73万吨,比上年增加1.39万吨,增产0.8%。全年粮食单产达到405.3公斤/亩。其中,夏粮产量73.76万吨,减产1.3%;秋粮产量110.97万吨,增产2.1%。油料产量40.10万吨,减产3.5%。水果(含瓜果类)产量799.83万吨,增产3.7%,其中苹果产量632.25万吨,增产4.3%。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2.7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猪肉产量36.5万吨,增长0.9%;牛肉产量2.9万吨,增长5.1%;羊肉产量1.2万吨,增长20.2%;禽肉产量32.0万吨,增长0.1%。禽蛋产量26.8万吨,增长18.9%。年末生猪存栏306.2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0%;全年生猪出栏448.5万头,比上年增长1.3%。

  全年水产品产量185.67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84.85万吨,增长3.1%;淡水产品产量0.83万吨,增长5.1%。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1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08.8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4314台,增长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481.35亿元,比上年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分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25.7%,制造业增长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7.3%,汽车制造业增长11.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39.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67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分门类看,采矿业由去年的亏损9.6亿元转为今年的盈利32.2亿元,制造业增长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8.4%。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71.2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6.62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31.0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2.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2%,金融业增长6.5%,房地产业下降3.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7.4%、16.0%。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7.9%。

  全年货物运输量25888.00万吨,比上年下降0.9%;旅客运输量2192.66万人次,下降32.1%。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9819.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8.05公里。

  表2 2022年货物和旅客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量

 

25888.00

-0.9

铁路

 

2955.20

17.4

公路

 

18335.00

-4.6

水运

 

4594.00

4.5

民航

 

3.80

-14.3

旅客运输量

万人次

2192.66

-32.1

铁路

万人次

490.72

-36.1

公路

万人次

1200.13

-31.1

水运

万人次

360.29

-18.7

民航

万人次

141.52

-49.2

  全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46256.97万吨,比上年增长9.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5605.79万吨,下降5.3%。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11.78万标箱,增长12.8%。年末全市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244个,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10个。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10.5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4%。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10.69万辆,下降6.0%;私人汽车保有量191.15万辆,增长4.9%。民用轿车保有量126.07万辆,增长5.3%,其中私人轿车120.13万辆,增长4.7%。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608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