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西省)蒲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紧扣“走在全市第一方针前列”目标,深入实施“133”总体思路,在新征程上书写了矢志赶超、攀高比强的历史篇章。

  一、综合

  根据初步核算结果,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5.9亿元,比2022年最终核算(174.7亿元)增加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分别快于全国、全省、全市3.3、3.5、0.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4亿元,同比增长6.6%,分别快于全国、全省、全市2.5、2.6、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48.6亿元,增长8.8%,分别快于全国、全省、全市4.1、3.7、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2.9亿元,增长7.2%,分别快于全国、全省、全市1.4、2.2、-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84.5:13.0,工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越来越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9020元。

  据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3079人,比上年末减少102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988人。城镇化率51.56%,较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32人,出生率为4.62‰;死亡人口680人,死亡率为7.27‰;自然增长率为-2.65‰。

  2023年末,全县新增市场主体4137户(其中企业111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户,个体工商户3012户),净增3087户,市场主体存量为13060户。

  二、农业

  2023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5040.3公顷(22.56万亩),同比增加0.35 %。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550.75公顷,同比增加1.2%。玉米种植面积11576.4公顷,同比增加3.3%。2023年烟叶(未加工烟草)种植面积236.8公顷,同比增长1.02%。

  2023年粮食总产量83515吨,增长1.6%。粮食亩产370公斤,比上年增长1.2%。

  畜牧业生产增势良好。全县猪牛羊禽肉产量6738吨,比上年增长7.9%;禽蛋产量521吨,下降5.3%。全年生猪出栏55357头,增长5.0%;牛出栏10721头,增长16.9%;羊出栏5651只,增长7.4%;家禽出栏394063只,下降10.0%。年末生猪存栏44722头,增长5.1%,牛存栏12571头,增长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58家。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分别快于全国(4.6)、全省(4.6)、全市(9)5、5、0.6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大幅下降,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313.1亿元,同比下降20.7%;实现利润总额60.0亿元,同比下降34.9%;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6.7%。

  在库建筑业法人企业5个,在库企业项目签订合同额6.19亿元,本年新签合同额2.28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26561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3.06亿元,同比增长11.3%。

  四、能源

  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完成2111.2万吨,增长5.9%,规模以上企业洗精煤产量完成1011.9万吨,下降4%。

  全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90.92万吨标准煤,增长2.6%。单位GDP能耗下降5.4%。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13747.5万千瓦时,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759.48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1.5%,同比增长7%;第二产业用电量83457.5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73.4%,同比增长5.82%;第三产业用电量21909.8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19.3%,同比下降6.54%。工业用电量82898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72.8%,同比增长5.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620.7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5.8%,同比下降3.7%。

  五、服务业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9亿元,增长7.2%,分别快于全国、全省、全市1.4、2.2、-0.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6.1%;住宿和餐饮业同比下降8.1%;金融业同比增长7.4%;房地产业同比增长0.7%;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1.2%;非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6.0%。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974.34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98公里,二级公路155.65公里,三级公路123.257公里,四级公路642.834公里。

  全年邮务类收入完成468.12万元,较上年完成487.69万元同比降低4.02%,邮务渠道专业完成191.07万元,集邮文传专业完成193.67万元,寄递专业完成83.38万元。

  年末全县固定电话5779部,增长4.07%;移动电话达到 11.27 万户,增长0.84%,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67101户,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5689户。年末全县宽带接入用户33008户。

  六、国内贸易

  202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9.4%,分别快于全国(7.4)、全省(5.5)、全市(8.7)2.2、3.9、0.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17.1%。

  从分行业完成情况:批发业销售额完成60.7亿元,同比增长26.5%,零售业销售额完成5.1亿元, 同比增长17%,住宿业营业额完成0.2亿元,下降11%,餐饮业营业额完成0.8亿元,同比增长5%。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6亿元,增长9.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8亿元,增长9.4%。

  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8.9亿元,增长8.5%;餐饮收入2.8亿元,增长12.1%。

  七、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32亿元,同比增长23.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3)、全省(-6.6)、全市(4.3)增速20.3、29.9、19个百分点,全年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7.27亿元,下降6.5%,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4.94亿元,增长99.3%。

  分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累计完成24.7亿元,同比增长40.2%;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累计完成4.3亿元,同比下降48.5%;其他费用投资累计完成4.32亿元,同比增长311%。

  分领域看,产业类投资18.61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9%。民间投资实现高增长,全年完成19.76亿元,增速高达66.0%。

  全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2506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3%;房地产投资额全年5.22亿元,增长15倍。

  八、财政金融

  2023年,蒲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13032万元,同比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584万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税收收入174145万元,下降4.6%,非税收入26439万元,增长4.0%。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5780万元,增长15.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八项支出合计187500万元,同比增长6.18%。

  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75896.14万元,较年初增加239620.0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8.65%。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34068.69万元,较年初增加84635.02万元,增长18.84%。全年全县保费收入13691.2万元,增长6.8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3年,普通高中招生400人,在校生1452人,毕业生500人。初中招生760人,在校生2469人,毕业生636人。普通小学招生715人,在校生5556人,毕业生1188人。特殊教育招生4人,在校生64人,毕业生11人。在园幼儿数2046人。职业高中招生60人,在校生243人,毕业生59人。高考二本达线突破320人大关、达线率53%。

  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24人,县校合作基地达到85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建立博士工作站5个。

  全县共申请办理注册商标38个,申请专利26个。

  全县有气象台(站)1个,14个区域站。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个,防雹、增雨作业共开展3次,受益覆盖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卫星云图接收站0个,雷达2部。

  全县有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1个,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3个,市级防震减灾示范学1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个,监测中心和应急指挥厅1个;有专业综合地震台站0个,前兆台站1个,预警设备2套。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覆盖99.9%万人,有线电视覆盖98%。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

  2023年监测景区接待人数55.58万人次,同比增长3112.7%,门票收入15.25万元,同比增长491.1%。

  文化下乡进村入户1638次,参与人数1.6万人,惠及群众7.2万余人次;文化馆、美术馆、蒲剧团共开设线上艺术培训课程72期,线上艺术展览、优秀作品、传统剧目展演412期;线上线下送戏下乡520场,文化惠民活动1815场次,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利用率100%。共吸引游客73.18万余人次来蒲县观光旅游,同比增长40.3%,旅游收入1.46亿元;创作文艺作品3件。

  全县现有医疗卫生计生机构119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4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8所,乡镇卫生院分院7所;乡镇卫计办8所;村级卫生室67所;民营和社会办医疗机构25所。全县医疗卫生系统床位设置共有556张,其中县医院200张,中医医院100张,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张,乡镇卫生院(分院)226张,民营医疗机构10张。共有专业技术人员714人。高级职称56人,中级职称174人,初级职称484人。

  全县体育场地数量共338个,其中公共体育场馆1个、田径场地32个、足球场地23个、篮球场地104个、排球场地2个、乒乓球场地36个、羽毛球场地10个、游泳场地1个、健身步道7个、全民健身路径94个、其它体育场地2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6平方米。新建昕水河湿地公园及5公里塑胶健身步道。蒲县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设篮球馆、游泳馆、乒乓球室、舞蹈厅、健身房、大型停车场等。篮球馆有坐席3040个;体育公园目前已建成5个(健康主题公园、法治公园、翠屏山公园、平安公园、昕水河湿地公园);健康主题公园分为运动区、儿童活动区、休闲娱乐区。运动区包括2个5人制足球场、一个网球场、2个羽毛球场、一个趣味篮球场和户外乒乓球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3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67元,同比增长7.5%;按常住地分,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57元,比上年增长6%,分别高于国家、省、市增速0.9、1.5、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8元,增长9.1%,分别高于国家、省、市增速1.4、0.8、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2023年,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达到25107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010人,办理退休人员182 人,企业养老保险发放养老金12342.93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4523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发放养老金16553.17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548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放养老金1942万元。

  全年技能培训1003人,培训补贴 267170 万元。失业保险参保21106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566378万元,失业补助金191030.4万元、培训补贴 45000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0万元、取暖补贴 0 万元;工伤保险参保35728人。社会保障卡累计发放78314张。城镇登记失业率 4.2%。

  2023年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 80960人,参保率达到97.08%,城乡居民医疗基金支付医疗费用 6234.63 万元、门诊报销1371.36 万元;参加职工医疗保险 22496人,支付医疗费用住院报销 2475.42 万元、门诊报销 1180.43 万元。

  2023年全县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45户1485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891.4万元,同比减少102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517户2755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287.4万元,同比增加37.7万元。全县共有养老院4个,床位389张。建成投用日间照料中心14个,农村公共浴室4个。

  2023年末县城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0.31万余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9.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45㎡。年末全县县城污水处理率100%;县城生活垃圾处理23800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23年全县年累计降水量493.2毫米,比常年偏少10.4毫米,较上年减少24.5毫米。

  全年发布每周气象要汛52期、预警信息170期、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365期、专题气象服务53期、重要气象信息27期、重要天气报告卡0期、启动各类灾害性天气应急响应8次。2023年全县年累计降水量493.2毫米,比常年偏少10.4毫米,较上年减少24.5毫米。

  年末全县森林面积91.18万亩,森林覆盖率40.18%;人工种草5千亩,退化林修复5千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9%。全县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0.7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3.4%。

  2023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3.24,全市第3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 -1.2%,全市第12。全年县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312 天,同比减少13 天,全市第3 。地表水出境断面年均值达到Ⅱ类。县区PM2.5浓度均值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 %,全市第2。

  全年共发生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1人/亿元),比省下达年度控制指标0.048人/亿元低0.037人/亿元。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9人/百万吨。

  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均为同上年相比较。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本公报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b/1153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