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快报统计[1],现将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顶住下行压力,实现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民生福祉有力保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沈阳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7695.8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一产业增加值335.2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2885.5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4475.1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为4.4:37.5:58.1。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4268元,比上年增长3.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1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7.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4.99%;乡村人口137.3万人,占15.01%。
全市户籍人口764.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74.2万人,女性人口390.5万人。出生人口3.9万人,人口出生率5.04‰;死亡人口7.6万人,人口死亡率9.89‰;人口自然增长率-4.85‰。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3.5%;衣着类价格下降2.0%;居住类价格下降0.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0%;交通通信类价格上涨5.7%;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0.2%;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7%。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3.7亿元,比上年下降7.7%,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529.4亿元,下降13.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4.2%。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141.5亿元,下降33.4%,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0.7%;企业所得税150.3亿元,增长17.3%;个人所得税25.4亿元,增长3.9%;土地增值税45.4亿元,下降2.5%。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教育支出118.5亿元,增长4.9%;科学技术支出24.9亿元,增长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7.0亿元,增长8.4%;卫生健康支出106.2亿元,增长26.6%;农林水支出57.4亿元,增长1.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9万人,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1.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0万人。
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12.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2%。其中,企业35.3万户,增长7.0%;个体工商户75.9万户,增长10.3%;农民专业合作社6948户,增长0.4%。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3.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种植业产值306.6亿元,林业产值8.2亿元,畜牧业产值300.3亿元,渔业产值29.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0亿元。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4.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0千公顷,增长0.4%。粮食总产量392.7万吨,比上年减少25.9万吨,下降6.2%。其中,稻谷产量92.0万吨,玉米产量294.6万吨。水果产量108.0万吨,下降7.8%。蔬菜总产量408.2万吨,增长4.4%。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57.5万吨,比上年下降18.7%。其中,猪肉产量23.5万吨,牛肉产量15.0万吨,羊肉产量1.2万吨,禽肉产量17.8万吨。禽蛋产量18.7万吨,牛奶产量36.3万吨。年末生猪存栏213.2万头,生猪出栏292.7万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22.4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淡水鱼类产量22.3万吨,增长4.1%;甲壳类产量0.1万吨,增长4.5%。
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3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3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5个。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462个。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4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8%,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2.7%。
全年新增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1个、市级美丽休闲乡村12个,累计分别达到7个和68个。新增省级美丽宜居乡村332个,累计达到87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3]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4]增加值增长13.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1%。
分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0.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0.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5%,私营企业增加值下降0.4%。
分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0.4%。在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5]增加值增长3.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5.7%。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4%,金属制品业下降6.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6.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9.7%,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