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坚定不移强人才,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大力实施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新增各类人才10万人以上。突出高端人才引领。新增院士工作站1个,新增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名,吸引来筑兼职创新科研人员74名。实施人才互动招引“123”计划,兑现扶持资金7.8亿元。筹集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1.6万套,发放“人才卡”459张。推动创新人才汇聚。深入实施“筑人才·强省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高校毕业生留筑规模超过11万人、创历史新高。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0支、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2950名。研发人员总量达3.5万人,本地转化科技成果75项。强化产业人才支撑。新增制造业人才2.25万人、大数据产业人才2.0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3万人。这一年,我们拿出真金白银、真心实意广纳天下英才,更多人才来筑安家落户、创新创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在法治轨道上用权,严格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依法公开政府信息,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均保持100%,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强化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强化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落实抓作风、优环境“双十条”,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审计、气象、人防、科协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付出的努力超乎寻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中共贵阳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筑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复工复产复市工作中,贵阳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省委、省政府及省直各部门,援黔省(区、市)医疗队,兄弟市(州)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贵阳人民将永远铭记、永远感恩!
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够快,健康医药、生态特色食品、铝及铝加工等传统产业仍需加快转型升级;开放型经济体量小,开放平台作用发挥还不充分,配套服务功能还需完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订单难找、成本高企等困难,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提升;市场信心不足,部分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城乡之间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债务“爆雷”风险加剧;安全生产领域隐患还有不少;执行落实还需加强,“庸、懒、散、软、浮、推”等作风顽疾还不同程度存在,等等。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解决和改进。
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强省会”行动的关键之年。当前,尽管全市面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也不少,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今年好于去年。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正在发力见效,疫情形势进入新阶段,贵阳产业发展加速转型、营商环境加快改善、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将有力推动全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我们必须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不移实施“强省会”,千方百计提升“首位度”,把“强省会”的最强音奏得更响、主抓手抓得更紧、集结号吹得更亮,奋力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现代化建设“领头羊”!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带头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坚持规划为先、产业为要、民生为本,紧盯“一个高于,五个走前列、作表率”奋斗目标,落实“四主四市”工作思路,推进“八个强”重点任务,持续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新征程“强省会”新篇章!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农业、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8%、6%左右;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19%左右、47%、49%;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9%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国家和省调控目标范围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投资消费,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全力扩大工业投资。加快邦盛新能源材料、比亚迪动力电池(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2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开工、建成各100个。标准厂房开工1000万平方米、建成700万平方米,切实提高开工率、建成率、使用率。力争工业投资突破75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6%左右。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抢抓国家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持续推进乌长高速、红花连通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贵阳抽水蓄能电站。谋划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新建5G基站5000个以上。力争基础设施投资突破580亿元。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强化“四房”联动,支持刚性、改善型和征收安置住房需求,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推动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安置房,完成“保交楼”项目43个,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积极发展精装住房,精准设计户型及公共配套,开发避暑地产项目,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抓好民生领域投资。持续推进贵州希望实验学校、贵阳市中医药服务体系等教育医疗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40亿元。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做大工业基金,组建绿色基金,用好政策性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积极推进省市共建征信公司。持续推进“引金入筑”,建立“资金找项目、项目找资金”机制,促进金融要素与资金需求有效衔接。紧盯项目建设攻坚。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成熟度和落地转化率。深化“三库三机制”运行模式,推动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入库一批”的良性循环。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持“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优化调整政府投资项目概算管理办法,努力提高资本形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