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实施产城融合争先行动。加快推进紫城工业园和县城产城融合,持续强化县城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推动紫城镇成为产城融合标杆示范。加快推进蓝塘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科学编制产城融合控制性详规,实施蓝塘圩镇品质提升工程,统筹推进蓝塘产业大道升级改造、区域性养老院等一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将蓝塘镇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
高效发展农业产业。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大耕地撂荒治理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2.76万亩,推广水土改良技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推动县粮食和救灾救援物资储备仓库建成投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紫金蝉茶品牌建设工程,加快中国蝉茶(紫金)交易中心、3个大型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等项目建设,推动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启动预制菜孵化园项目建设,力争全年茶叶、南药、水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8万亩、3万亩、8.8万亩,总产量分别稳定在0.4万吨、0.9万吨、8.3万吨以上,实现生猪出栏量32万头、产值6.15亿元以上。推广构建名特优农副产品,做大做强“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争创国字号、省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3个以上。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7%和49.5%以上。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巩固拓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科学编制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优化民宿产业布局。办好紫金炮子乡农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加快推进东南五镇旅游公路、敬梓温泉康养小镇、苏区红色小镇、体育黄塘等项目建设,加大永安古城、黄花古驿道、紫城冰臼群等资源的保护开发力度,提升龙窝大榕树耕读文化园、南岭德先楼等乡村旅游点品质,支持客茶谷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力打造独具紫金特色的“六色”旅游品牌,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汽车家电下乡、惠民消费月、年货节等活动,力促港盛新天地尽快开业,推动铭豪汽车商贸城早日建成运营,力争年内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家以上;推进电商物流园、冷链物流园实体化运作,加快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触网上线,力争全年电商交易额达17.5亿元以上。
(二)聚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我们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抓手,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深入推进品质县城建设。坚持一张蓝图一盘棋绘到底、干到底,认真落实“三区三线”,科学编制县、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入推进品质县城建设三年提升行动,高标准抓好城南新区发展平台建设,推动城南新区扩容1平方公里。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四横三纵”交通路网建设,升级改造县城香江东路(秋江桥至怀生桥)沿江堤路、香江中路(尔崧中学至公安局段)等一批道路,加强县城防洪排涝、防灾减灾、应急避难等设施建设,提升改造县城向阳路、环城路等5处排水工程。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加快县三馆一中心、七木寨郊野公园建设,完成中山公园升级改造。统筹好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关系,力争完成县城第二文明小区、第六文明小区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君安街六巷、黄花路十七巷等36个背街小巷提质改造。扎实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县城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扩容工程,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推进物业管理建章立制,健全县城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有序筹建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致力打造宜居、智慧城市。
统筹推进镇村建设。科学编制县、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强化农房规划建设管控,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推动美丽乡村从点上出彩向镇村全域拓展。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内道路硬底化建设,年内整改农村问题厕所40户以上,力促生活污水处理率、道路硬底化率分别达60%和90%。规划建设3宗碧道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实施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122个水厂厂区提升项目,加快县城、蓝塘天然气扩网工程建设。坚持美丽圩镇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发力,支持各镇分类打造“农旅示范区、融湾融深示范区、城乡互动示范区”,加强镇街风貌管控,推动4个圩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加快“三村三带”建设,大力推进两条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力争年内创建美丽宜居村32个、特色精品村5个,顺势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高品质民宿。
持续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万千农民素质提升行动”,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6个,培育高素质农民130名以上,用好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等方式,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质量。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气质。
(三)狠抓软硬联通,推动“融湾”“融深”迈出新步伐。我们要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创新驱动,加快“双区”建设融入服务先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