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尽力促改革、提效能,政府建设不断强化。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省委“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切实履行政府系统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等工作主体责任,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始终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高效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八五”普法扎实开展。全面落实县领导挂钩联系企业等制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办结”均实现100%,“粤商通”使用全覆盖。工业项目“拿地即动工”成效初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核三线三方”基层治理模式入选全省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广福镇广育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六事”治理模式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县人社局入选全国法治人社示范单位候选名单。与此同时,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兵役征集、国防教育、双拥、青年发展、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有新进展,发展改革、人防、统计、审计、供销、气象、档案、方志、残联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了严峻的挑战,困难比我们预料的多,但结果比我们预计的好。我们由衷感受到,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诸多困难险阻,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上级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有效监督,离不开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实干苦干。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蕉部队和武警官兵、省市驻蕉单位,向关心、支持蕉岭发展的帮扶单位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望奋斗路,展望新征程。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蕉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一是产业结构单一的弊端进一步凸显,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二是用地、用林、用能、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持续加大,发展瓶颈尚未完全打开;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持续增收难度大,刚性支出持续增加;四是部分干部担当精神不足,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发展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更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我们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更面临新的机遇。随着国家和省、市支持苏区振兴发展、“融湾入海”等政策的深入实施,给我们带来的政策红利必将不断凸显,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蕉岭打造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将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新的动力。我们深知走老路去不到新的目的地,必须创新思路推动工作,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面对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必须从习惯开顺风船向善于开顶风船转变,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走实走好蕉岭红色苏区绿色发展新时代赶考之路。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部署要求,聚焦融湾入海,坚持高质量发展,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突出制造业当家,牢牢扭住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举全县之力建设先行区(蕉岭片区),全力打造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奋力推动蕉岭红色苏区绿色发展,为蕉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稳控节能减污降碳约束性指标。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大抓融湾入海,打造融湾综合示范窗口。突出全域融湾、全面融湾,推动蕉岭与大湾区在产业、交通、规则上互联互通,在资源、市场、生态上共建共享。着力推进政策落地。落实好省市推动梅州苏区融湾振兴发展各项政策,推动更多改革类、发展类等融湾示范政策在蕉岭先行实施。结合先行区发展实际,谋划筛选一批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盘子”,并形成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推动广福园区有序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用足用好省产业转移基金、专项债、用地、用能、环评等政策,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强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落地。积极衔接大湾区规则机制,在全市率先完成一批试点改革,实现与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各类要素双向流动。着力推进平台落地。用超常规举措激发苏区融湾振兴动能,建立“湾区总部、蕉岭基地”“湾区总装、蕉岭配套”“湾区研发、蕉岭制造”等模式,借智借力对口帮扶单位,与大湾区城市共建新型建材、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合作园区,打造“飞地园区”和“反向飞地”。积极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强化与上杭、武平、寻乌等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共建产业合作园,面向赣闽展示梅州苏区融湾成果。着力推进产业落地。坚持产业第一,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分工,加紧加密产业联动,着力引进一批国企、央企来蕉设立区域总部或子公司,推动矿产资源经济、装配式建筑、光伏装备制造、大健康等产业集聚发展,致力打造一批新的百亿产业集群,率先在全市形成一批“产业融湾”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
(二)大抓实体经济,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以赴建平台、抓产业、兴实体。加快园区建设。把广福园区作为蕉岭融湾入海的主战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新型绿色化工产业园、光伏装备制造产业园,构建以新型绿色建材为主,集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三纵三横”经济路网、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以及综合楼等配套设施。蕉华园区围绕创建省级经济特别合作区、省级高新区目标,提升园区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快完善标准厂房一期配套设施,推动建设标准厂房二期、智慧产业平台等项目。鼓励县属国企参与园区建设运营,盘活园区低效用地,落实工业用地“标准地”“带项目”供应,储备用地800亩。积极争取省产业转移基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项目资金,为园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制造业当家。落实省“制造业投资十条”等政策,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推动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围绕工业投资增长13%、技改投资增长50%的目标,大力推动塔牌、油坑、皇马等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增资扩产,推进皇马新型熟料、塔牌固废替代、中合环保扩建、恒塔机制砂等技改项目,以及冷链物流产业园、中润环保锂电池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大力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支持健态、昱竹、彭飞建筑等10家企业上规。鼓励支持企业研发,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0%以上,打造一批5G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绿色工厂。狠抓招商引资。全面实施“一把手”招商,坚持领导干部常态化组团赴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厦漳泉等重点区域带头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强化以商招商、以链引商、资源招商,推广“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模式,每季度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召开小型专场推介会1次以上,举办“走出去”重要投资促进活动不少于2场次,着力引进一批绿色建材、矿产资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项目,推动华立风新型材料、福坤环保等意向项目快签约,中电建新能源、穗发光伏发电等签约项目快落地,力争引进总投资超亿元项目5个、超10亿元项目1个。与此同时,发挥招商专班和并联审批专班作用,谋划、储备、申报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政策性银行贷款项目,做深做细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确保有更多的项目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