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汕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5日)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扩大与东盟、日韩等国家贸易往来和双向投资。做大做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开展市场采购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推动广澳港与深圳蛇口“组合港”落地,加快建设汕头口岸物流协同平台二期项目,推进对台小额贸易基地建设,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

  深化拓展区域合作。主动融入“双区”“双合作区”建设,复制推广51项广东自贸区改革创新事项,争取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范围。促进深汕深度协作,在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供给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共建产业园区,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打造经济特区合作样板。推进汕潮揭都市圈建设,加快构建汕潮揭“半小时通勤圈”,在产业平台建设、文化旅游互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共同参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区域合作。

  (五)凝心聚力加快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

  打造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开展交通建设年活动,加快构建“3+2+2”高铁通道和“5+3+3”高速公路通道,全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区域铁路网,实现汕汕铁路开通至汕头南站,加快建设粤东城际铁路、广澳港疏港铁路和汕头高铁站枢纽一体化工程,配合推动汕漳铁路动工建设,加快汕头至普宁城际铁路、海门港疏港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启动建设。推动港区建设取得突破,力争广澳港区三期工程开工,加快广澳港区2万吨级石化码头工程前期工作。提升公路网络整体服务水平,加快实现市区15分钟上高速,加快建设牛田洋快速通道和金砂西路西延、南澳联络线、潮汕大桥、汕南大道等项目,争取跨汕头湾新通道、汕汾高速联络线动工,积极开展汕头南站至机场城际加密线等项目前期工作。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市第二中学新校区、金中南滨学校新校区等建设,推进华侨中学易地新建,新增公办学位2万个,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进省高水平职业学校和“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支持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域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汕头技师学院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推进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六合校区、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增强汕头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功能,提高专门教育办学水平。支持高等教育做强做特,支持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大学,推进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校区、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期建设,加快健康护理职业学院三期项目前期工作。促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确保具备入学条件的残障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实施“新强师工程”,强化对口帮扶,构建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支持体系,打造高水平教研队伍,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推进健康汕头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成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易地重建项目,推进市中心医院新院区、汕大精神卫生中心等建设,新增3家以上社区医院,推动8家以上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标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实施三甲医院倍增计划,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争取创建成三甲医院,建设15个省级重点专科和市级区域医疗中心,支持汕大医学院口腔门诊部升格为口腔医院,积极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中医院特色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打造区域高水平疾控中心,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提升市县镇村四级重大传染病监测防治能力;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康复护理机构、社区医养中心和普惠托育机构,全面实行免费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实施卫生英才和在外潮籍医学专家工作计划,选拔和引进一批省级医学领军人才、名医、中青年医学人才。

  提升文体服务水平。规划建设潮汕历史印记展示中心,深化市融媒中心融合发展改革,丰富展览、影视、书刊等文化产品供给,弘扬潮汕文化、红色文化、华侨文化。实施潮剧振兴工程,保护传承传统民俗和民间工艺,举办戏曲进乡村、艺术进校园、高雅文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充分运用亚青场馆,打造多运动门类汕头主场,积极申办2023年全国冲浪锦标赛。加快星湖体育公园等建设,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便民度。

  (六)凝心聚力开展绿美汕头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

  围绕品质提升抓绿化美化。健全四级林长制,实施“重点生态区域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碳中和林业、高品质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森林城市品质提升、林业助力乡村振兴”等六项行动,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点、线、面”结合,规划建设郊野公园、口袋公园,建设“万里碧道”30公里以上,持续优化生态廊道、古驿道,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形成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氛围,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美人居环境。

  围绕重点难点抓污染治理。拓展水污染防治成果,启动练江整治“2.0”版本,打造“两山”实践基地先行示范区;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升污水处理效能,实现“清水入河、污水纳管”,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进大气污染防控,确保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在96%以上。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监管,严格建设用地准入,推动市厨余垃圾处理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增绿,加快建设南澳县碳中和示范项目,支持澄海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围绕城市更新抓改造提升。塑造内海湾高品质城市空间,推动小公园、西堤片区与南滨片区融合提升,加快梅溪河中游沿岸、礐石风景区、红树林公园等景观提质,着力营造山城相拥、陆海交融的滨海城市风貌。优化市政基础设施,推进海滨路东延、中阳大道连接线建设,开工建设泰山北路快速化改造,继续推进老旧燃气管道更新和天然气门站建设,开展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38个海绵涉水项目,推进中心城区排水管网及设施提升,实现40%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启动智慧水利一期项目建设,加快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二期工程建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44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