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力内外循环,促进投资消费双提升
把加大招商引资摆在突出位置,狠抓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强度,发挥投资对稳增长关键性作用。
项目为王强投资。超前谋划投资项目,建立总投资2951亿元的投资项目总库,策划工业、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等8类项目分库,年度计划投资299亿元,形成“策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按照财政聚资、贷款借资、平台扩资、市场融资、社会引资的思路,建立多元筹融资机制,用好用足PPP⑮额度空间,全力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政策性银行支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五象校区、21世纪空间技术产业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促中国-东盟木材家居产业园落户。强化要素保障,做好产业用地收储、手续报批等前期工作。
精准招商强动能。深化五象良庆招商联盟模式,大力开展领导干部带头招商,组建11个产业链招商工作队,开展常态化驻点招商,重点做好南向电子信息产业园等标准厂房、写字楼、商铺为载体的招商工作,推进中建三局、中铁四局、中油新兴集团等区域总部项目落地,服务跟踪广西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项目。大力实施专业招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等重点区域的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开展招商。大力推行以商招商,充分利用商会、驻京办、驻广州办、商学院等桥梁纽带作用,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
优化环境强活力。统筹推进各项营商环境指标任务创新突破,争取更多改革试点在良庆区先行先试,打造更多良庆区改革品牌。以“智慧政务”为主线,加快推进审批智能化建设,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流程,打造便民惠企智慧应用品牌。依托南宁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量、数字质量、共享效率“三提升”。优化提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建立营商环境诉求直通快办机制,用好书记、区长、纪委书记热线平台,及时协调解决市场主体诉求。持续开展“先锋引领·良策惠企”沙龙活动,强化安商稳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畅通循环强市场。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服务五象万象汇、步步高南城百货、宜家等商贸主体扩大经营,力促五象航洋城、富安居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尽早运营,服务裕达酒店、香榭里御尊酒店、五象山庄酒店等住宿餐饮企业实现快速增长。推动“商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设良庆区八尺江乡村旅游带,推进文、体、吃、住、行、游、购、娱多业态融合发展。发展地铁3号线沿线、邕江南岸公园等夜间经济,结合南宁消费购物节和南宁欢乐消费季,开展“周周‘趣’良庆喜乐生活节”等惠民利企活动。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扩大电商、快递、品牌商超在农村的覆盖面,引导消费新业态和新兴消费向农村延伸,激发农村消费潜力。
(四)聚力城乡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心,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筑牢脱贫群众返贫防线。落实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十个强化”⑯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广西捷城农副产品产业园畜类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脱贫户稳定增收。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确保现有就业帮扶车间正常运营。创新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提高农业发展质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总产量达9万吨以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整合打造优质稻、糖料蔗、特色水果、中药材、澳洲坚果等农业全产业链,推动特色农业集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庭院经济,扶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良庆区那陈种禽产业核心示范区、良庆区绿海香樟产业核心示范区、南晓龟鳖特色养殖现代化示范区成为自治区级农业示范区,加快推进良庆区“嘹啰歌乡”田园综合体、良庆区新兰韭菜产业示范区、那马种业小镇建设。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构建“良庆良品”农产品品牌体系,力推“良庆良品”实现出口,推进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完成2个“绿色食品”认证。争创1个以上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全面开展“三清三拆”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完善“村收、镇运、城区(片区)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优化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完成15个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大力推进3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重点打造那马镇坛良村、子伟村、冲陶村3个示范村建设。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坡)建设。
(五)聚力改革创新,加快动能转换强引擎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开放的发展理念,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加快建设改革创新先行区、扩大开放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