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探索建立租购并举制度,重点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240.延续实施市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36条措施到今年6月底。
(二十七)市城管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负责的工作
241.加快市生活垃圾焚烧集中供热项目建设。
242.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二十八)市人防办牵头负责的工作
243.做好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工作。
244.做好人民防空工作。
七、崔峥岭副市长负责的工作
(二十九)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的工作
2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
246.新建高标准农田39.89万亩。
247.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43.3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9亿斤以上。
248.实施忻府万亩杂粮有机种植等粮食生产新建项目。
249.推进河曲万亩红葱等经济作物种植项目。
250.开展玉米、杂粮等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创建良种繁育基地,统筹推进静乐千亩藜麦新品种培育和“忻谷33号”基地建设等项目,推进种业振兴。
251.推进神池肉羊、静乐藜麦、岢岚沙棘3个省级全产业链重点链项目建设。
252.推动各县(市、区)至少打造1条产业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全产业链。
253.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工程,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拉长农业产业链条。
254.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等设施建设。
255.制定出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倍增和杂粮、牛、羊、黄酒、蔬菜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扶持政策。
256.年内力争培育1个国家级、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确保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年均增幅保持在7%以上。
257.推广应用有机旱作技术,加快有机旱作生产基地建设。
258.实施五台道地中药材、代县黍米食品、宁武高原莜麦等精深加工项目。
259.推动“6+1”特优产业全链条升级,促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60.推进省级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2个整市试点平台建设。
261.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62.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健全以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各类要素和服务更多下乡支农。
263.打造“互联网+农产品”交易平台,坚定不移走好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264.务实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治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自然村比例达到94%以上。
265.新建秀容新城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区,推进忻州蔬菜等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持续擦亮“一都七乡”国字号品牌。
266.提升完善国家级(忻州)杂粮市场和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
267.推动市农业投资开发公司启动运营,健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为全市国企改革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十)市乡村振兴局牵头负责的工作
268.聚焦一般农户、脱贫户、“三类户”,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开展集中排查和常态排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纳入监测范围。
269.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和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
270.不折不扣落实援企稳岗、就业奖补等政策,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18万人以上。
271.提升“三保障”工作成效,针对性落实产业就业、社会保障、“忻保障”“晋忻保”等政策措施,分层分类帮扶农村低收入群体,不断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抗风险能力,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全市乡村振兴争光添彩。
(三十一)市水利局牵头负责的工作
272.加快山西大水网第二横忻州水网连通工程建设,确保滹沱河供水工程年底具备通水能力。
273.持续推进西部7县小水网工程建设。
274.加快推进坪上水库等8座水库立项上马。
275.开工羊眼河、汾北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项目。
276.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实施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277.严格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覆盖全流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体系。
278.深化“五水综改”,细化“四水四定”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