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63亿元,比上年增长6.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2.70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2.21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35.73亿元,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9:20.1:59.0。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2万元,比上年增长10.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7万元,比上年增长9.6%。
年末户籍户数共计8.80万户,户籍总人口24.9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3.19万人,女性人口11.80万人(公安年报数)。全年出生人口1563人,死亡人口97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37‰,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8.85%(计生年报数)。全县年末常住人口19.8万人,比上年增加500人。其中城镇人口8.2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1.77%,比上年提高0.63个百分点。
图1 2017―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2017―202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步推进。年末识别监测对象1877人,比上年增长46.3%,其中脱贫不稳定户705人,增长3.8%;边缘易致贫户695户,增长15.1%;突发严重困难户477人。实施乡村特色产业提升行动计划,编制乡村产业规划,制定7项产业扶持政策,发放小额信贷3008.4万元,脱贫户获贷率63.8%。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开展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创建县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80个、市级示范村3个。
务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成和“一区两群”建设协调发展相关工作。会同宣汉、万源编制了《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全力参与配合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项目,万源至城口天然气长输管道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实现城宣万医疗住院、普通门诊异地直接结算,建立边界学校义务教育招生联动机制,开行城口双河至万源堰塘跨省城际便民公交,实现城宣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无障碍转移接续。实现部分政务服务事项、高频政务“川渝通办”和“跨省通办”。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6996万元,比上年增长5.8%。农业总产值20.68亿元,现价同比增长3.5%,可比价同比增长7.1%。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70万亩,比上年增长1.5%。全年粮食总产量9.05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玉米产量3.96万吨,增长1.7%;水稻产量851吨,下降25.9%;薯类产量4.66万吨,增长6.7%;大豆产量0.12万吨, 下降18.1%。蔬菜播种面积8.63万亩,比上年增长1.7%;蔬菜产量6.77万吨,增长5.9%。
肉类总产量1.66万吨,比上年增长14.5%。年末生猪存栏8.91万头,增长2.7%;生猪出栏13.23万头,增长22.9%;羊存栏6.68万只,下降7.4%;羊出栏9.46万只,下降2.3%;牛存栏1.2万头,增长1.0%;牛出栏5001头,下降8.6%。年末家禽存栏171.60 万只,下降11.1 %;家禽出栏282.07 万只,增长3.6%。
表1 202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 品 名 称 | 产 量 | 比上年±(%) |
粮食(万吨) | 9.05 | 3.5 |
蔬菜(万吨) | 6.77 | 5.9 |
猪出栏(万头) | 13.23 | 22.9 |
牛出栏(万头) | 0.50 | -8.6 |
羊出栏(万只) | 9.46 | -2.3 |
家禽出栏(万只) | 282.07 | 3.6 |
肉类总产量(万吨) | 1.66 | 14.5 |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6.0%。工业增加值5.74亿元,增长0.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70亿元,增长23.4%;主营业务成本11.30亿元,增长23.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97.6%。发电量和销电量分别增长16.2%和4.0%;硅锰合金、锰矿、钡粉、商品混凝土、水泥产量分别下降13.7%、41.8%、7.4%、1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