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统计公报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0.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7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44.42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2.2∶13.4∶44.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702元,比上年增长8.2%。
全年全县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9.32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29.3%,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6.0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5万人。其中,...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1.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7亿元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67.30亿元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25.39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65:66.32:25.0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625元,比上年增长10.3%。
全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3.4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1%,比重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年末在库生态产业企业8户,其中先进制造产业2户,清洁...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1.59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29.44亿元,比上年增长9.9%。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2%、12.7%和5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6%、20.9%、49.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9、2和4.8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975元,比上年增长11.3%。
全年全县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8.3亿元,占...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93.0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4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49.01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18.54亿元,增长6.6%。
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1.8:24.5:63.7调整为13.2:25.4:61.4。从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8%、31.5%、59.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4、2.3和4.3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5...
经济总量稳定提升:经省市评估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7.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8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21.57亿元,增长5.8%。
固定资产投资3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9亿元,比上年下降1.6%;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96亿元,较上年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产值4.13亿元,较上年下降7.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
地区生产总值。经初步核算〔1〕,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3.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57.4亿元,增长3.2%。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042元(按40.79万平均常住人口计算)。
产业构成和贡献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0%,较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
(一)2022年实现生产总值42.35亿元,增长4.9%(全国3%,全省4.5%)全市第五名。第一产业增加值15.31亿元,增长6%,全市第三名;第二产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5.1%,全市第六名;第三产业增加值24.45亿元,增长4.2%,全市第五名。
(二)规上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15.6%,全市第1名。
(三)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14亿元,增长-5.8%,全市第4名(20家限上企业4.04亿元,增长-0.7%,全市第5名;15家限下样本企业增长20%)。
(四...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13.8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6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20.32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437.91亿元,增长5.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9.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7.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538元,比上年增长5.7%。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95.4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0.8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47247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0507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8033万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398706万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3.7:9.2:47.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123元,比上年增长4.93%。
全年全县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完成28.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02%,比上年下降0.96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经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6902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8043万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235424万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333436万元,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47.29:14.6:38.11调整为42.36:23.85:33.79。按照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869元。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6.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6...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7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1.96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31.37亿元,增长3.5%
三次产业结构情况:全县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9:30:41调整为30:29:41。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1.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4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16万人,出生率为7.46‰;死亡人口0.14万人,死亡率为6....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62.89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34.72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59.7:32.9,与上年的7.2:59.1:33.7相比, 第二产业提升0.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79亿元,下降0.8%;住餐业增加值0.83亿元,下降5.1%;金融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8.4%;交...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5.5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6.46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51.28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7.8亿元,增长5.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8.3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5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1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297元,比上年增长5.8%。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0.2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9万人。其中,城镇...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7.8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7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21.73亿元,增长30.3%;第三产业增加值36.35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6.1:20.2:33.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126元,比上年增长10.7%。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7.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38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2.58%,比上年末提高1.1...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03.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221.8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由2021年的26.2∶18.1∶55.7调整为27.4∶17.6∶5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851元,比上年增长4.7%。
就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0012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1213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