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华中地区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4%。人均GDP达15.6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9%,第二产业增长3.5%,第三产业增长7.1%。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1.8:56.4。
二、农业、农村
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全区粮食种植面积4.8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01万亩,粮食产量2.15万吨,猪、牛、羊肉总产量0.45万吨。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五星级农庄2家,国...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0.5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9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762.42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003.18亿元,增长5.2%。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38.2:50.1调整为11.3:38.3:50.4,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8.2%、39.5%和52.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056元,同比增长5.7%。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7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其...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948.52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2.10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65.38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101.04亿元,增长6.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43335元,增长6.6%。
全市三次产业占比为14.5:29.0:56.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回落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升0.8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9.7%、30.2%、60....
统一核算结果显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110.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3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200.33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584.91亿元,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4:38.6:5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7347元,增长5.6%。
年末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7.89万户,比上年增长8.9%。其中,企业95510户,增长15.6%。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0.05万人,比上年减少3...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136.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3.5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931.25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851.43亿元,增长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567元,增长4.3%。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1%、43.8%、38.1%。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9:43.7:39.4调整为16.5:43.6:39.9。...
经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85.7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3.5亿元,增长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6%;第二产业增加值1704.6亿元,增长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4%;第三产业增加值2187.5亿元,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0%。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38.8:49.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2.7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667.9亿元,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 1613.9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777.8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7.5:44.0:48.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幅的贡献率分别为5.6%、45.5%和48.9%。全市人均GDP为94983元,增长5.6%。
2023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85.20万人,较上年减少1.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0.56万人,较上年增加0.03万人;乡村...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741.8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6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381.46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177.76亿元,增长4.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474元,增长5.2%。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6.7:50.4:42.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5%,高新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841.7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2.05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907.40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2452.32亿元,增长5.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6749元,增长5.1%。
三次产业结构为10.0:39.4:50.6。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3%、34.3%和57.4%。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2%。民营经济增加值3532.75亿元,增长4.5...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190.8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增速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1.50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85.79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2343.57亿元,增长4.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4108元,增长6.3%。
三次产业结构为11.0:33.1:55.9。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3%、44.7%和48.0%。...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 50012.9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21.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8822.8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26568.8亿元,增长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938元,增长5.0%。
三次产业结构为9.3:37.6:53.1。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分经济类型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合作企业同比增长39.8%,有限责任公司同比增长14.6%,私营企业同比增长5.0%,外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41.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28.7%;产品销售率98.7%。分门类看,规模以上制造业增长2.7%,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9%。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8.5%;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21.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
初步核算,2023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36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2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5373.4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8072.2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1.3:39.4:59.3。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18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5.8亿元,增长3.1%。其中,税收收入786.4亿元,增长8.6%;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8亿元,下降7.4%。在地方财...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9132.39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60.15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22175.27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31596.98亿元,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为9.1:37.5:53.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73元,增长4.4%。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81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70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11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08%,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9.5万人,人口出生...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300.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7.29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6.05亿元,同比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6.8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7%、1.2%、7.6%、2.4%、1.8%。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25.5:30.8:43.7调整为2022年25.8:32.0:42.2...
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1.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4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86.16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152.20亿元,增长3.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1:27.0:49.9调整为23.6:27.6:48.8。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0.4%、-0.1%、7.3%、2.3%、2.5%。...
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3.32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65 亿元,同比增长1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0.06亿元,同比增长8.3%。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8.6:19.2:52.2调整为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9:20.8:50.2。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724元。...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县生产总值138.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9.20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45.37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1:50.1:32.8。...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46.44 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0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 110.05 亿元,增长8.1%,其中:工业增加值 82.39 亿元,增长 6.6%;第三产业增加值 101.28亿元,增长 1.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 2021年的14.11: 43.68:42.21调整为14.24:44.66:41.10,第一产业占比上升 0.13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升 0.98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下降 1.11...
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23.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34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9.91亿元,同比增长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63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9%、-6.0%、-0.2%、5.8%、2.0%和1.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
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6.6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3.09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84.94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9:27.2:46.9 调整为25.3:28.7:46.0 。一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8985元,比上年增长7.5%。...
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实现当年价生产总值[1]2137232万元,比上年增长4.8%(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23745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1302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2218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7.6%、4.0%,三次产业占比由上年的25.4:21.7:52.9调整为24.5:23.0:52.5。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1.6%、0.5%、9.3%...
初步核算,2022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0.66 亿元(现价),按可比 口 径计算,增长 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5.25 亿元,增长 3.4%;第二产业 增加值 116.00 亿元,增长 8.1%;第三产业增加值 219.40 亿元,增长 2.9% 。三 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11.9:30.5:57.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1.6%。...
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640.21亿元,可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9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73.22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273.02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7:42.6:42.7调整为14.7:42.7:42.6。第二产业中,工业增长2.3%,建筑业增长11.5%。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0.4%,批发零售业增长1.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2%,金融业增长9.2%,房地产业下降1.9%,其他服务业增长7....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01.5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下降6.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5.5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6.72亿元,下降21.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89.28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16.8:40.4:42.8调整为18.8:34.1:47.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5%、1.3%、1.6%、10.5%、-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