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华中地区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1.6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2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15.84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63亿元,增长3.4%。按年均常住人口测算,全市人均GDP为54325元,增长5.1%。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5.3:38.4:36.3,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9%、48.9%和28.2%。
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占GDP的比重为32.9%。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提升。全...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0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49.37亿元,下降0.9%;第三产业增加值120.57亿元,增长3.5%。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16.0:47.6:36.4调整为15.9:46.5:37.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2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8%、-26.1%、88.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
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8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6.50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27.46亿元,增长3.2%。三次产业比为20.3:34.4:45.4,一产业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18.9%、40.0%和41.1%,分别拉动GDP增长0.7、1.4、1.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0.6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1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2.75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29.75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为24.3:29.5:46.2。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5%,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16.43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79.83亿元,增长3.7%。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04%、56.43%、32.53%。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99:53.45:33.56调整为13.26:51.46:35.28。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比上年下降7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人,比上年下降75%...
初步核算,全年按现价计算生产总值(GDP)4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1.03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16.97亿元,增长2.8%。
三次产业具体结构分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9%。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8:26.1:38.1调整为35.8:25.3:38.9。...
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9亿元,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90.6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98.3亿元,增长6.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1:43.9:43.0调整为12.5:42.0:45.5。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8%、30.4%和59.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个、1.4个和2.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6.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7.0...
经济总量进一步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1亿元,增长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50.8亿元,增长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8%,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61.9亿元,增长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8%,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全县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4︰32.8︰53.2调整为13.3︰31.7︰55。
农业基础...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3.5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1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29.52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189.52亿元,增长5.0%。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2%、27.0%和60.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1.1和2.6个百分点。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4.6:34.7:50.7。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1.22亿元,增长4.9%,占全县GDP的11.0%。...
初步核算,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9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8.31、93.26和119.42亿元,分别增长4.0%、13.1%和5.6%,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9.0%、58.2%和32.8%,分别拉动GDP增长0.7、4.6和2.6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5.2:37.2:47.6。
全社会用电量10.1亿千瓦时,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居民生活用电量3.1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5.69%;工业用电量5.64亿千瓦时,增长2....
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12488万元,比上年增长0.1%。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26520万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353219万元,下降10.3%;第三产业增加值2432749万元,增长5.9%。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3:28.1:50.6,第一产业上升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4.9个百分点。全县人均GDP为60512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0.7%。...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5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8.8亿元、73.8亿元、146.9亿元,分别增长2.9%、7.9%、6.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19.4:27.8:52.8调整为18.1:27.4:54.5。
民生改善等各项事业成效显著,省市重点民生实事53项全部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32.5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162.6公里;新增义务教育学位900个;新增医疗转型床位120个,实现普通门诊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4家;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17亿元,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7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38.99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87.44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构成比为15.7:35.9:48.4。含西湖管理区,地区生产总值408.31亿元,增长7.1%。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6%、46.8%和43.6%。其中,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7%。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6%;含西湖管理...
经初步核算,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7.4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9.2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240.8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为16.58:31.91:51.51。...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97.3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增加值714.7亿元,下降3.8%;第三产业增加值670.7亿元,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8:51.1:48.0。
区本级完成生产总值4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63.7亿元,下降19.9%;第三产业增加值421.1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8:13.0:86.2。
全...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439.46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8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33.58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208.07亿元,增长8.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0532元,增长8.0%。
三次产业结构为22.3:30.4:47.3。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经上级统计部门核算,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78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54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58.83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187.41亿元,同比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9:37.7:44.4。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25.58亿元,同比下降1%;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1%;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04.2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9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29.84亿元,下降4.4%;第三产业增加值667.55亿元,增长8.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6717元,增长3.93%。
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03、-4.95、8.4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0.86:16.14:83。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5.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2.04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47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52.45亿元,同比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97.12亿元,同比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16.3:37.3:46.4调整为15.2:37.0:47.8,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下降1.1和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2%、50.3%和...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25亿元,比上年增长0.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55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7.26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4.44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59.1%、37.2%。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税收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11.5%。...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92.7亿元,增长2.3%,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9.09亿元,增长3.7%;二产业增加值56.84亿元,下降6.5%;三产业增加值96.76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为:20.3:31.7:47.8。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5%,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2%。...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89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2.12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185.18亿元,同比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3:38.6:44.1。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5.7%,第二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4.9%,第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6.9%,第四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6.5%。...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2.9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83.5亿元,下降4.2%;第三产业增加值229.7亿元,增长0.2%。三产业结构比为10.7:39.6:49.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83409.2元。
二、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6亿元,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35.1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2.3亿元,增长8.9%;牧业产值31.0亿元,增长0.4%;渔...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4331.98亿元,比上年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51.89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365.53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8514.55亿元,增长4.3%。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45.8%和51.6%。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37.4%和59.4%。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6.11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7.07亿元,增长2...
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3.94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5.7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65.38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4:39.5:48.1。
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上半年增长4.7%;前三季度增长5%;全年增长6.5%。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3亿元,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10.34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税收收入7.62亿元,增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