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下行压力,高开稳走,各项经济指标运行良好,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7%;第二产业增长8.1%;第三产业增长7.1%。全区人均GDP达14.92万元。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6.7:51.7。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分别回落0.4和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0%、50.2%和47.8%。
二、农业、农村
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977万元,增长8.5%;增加值74150万元,增长7.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86万元,增长3.6%。全区粮食种植面积5.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67万亩,粮食产量2.20万吨,猪、牛、羊肉总产量0.33万吨。成功举办首届白关丝瓜节,白关丝瓜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3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培育省五星级农庄5家,国家五星级农庄2家;累计发展家庭农场59家、农民合作社65家。排查农村安全隐患房屋 299 栋,改造户厕 3170 户,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卦石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三、工业、建筑业
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行业看,航空产业(不含军工)产值增长4.7%,服饰产业产值增长1.5%,通用设备制造业(以机械制造为主)产值增长45.4%,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制品业(以硬质合金为主)产值增长24.7%,非金属矿物业(以混凝土为主)产值下降6.9%,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下降1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3.8%,营业成本增长13.6%。
全区建筑业总产值453.9亿元,增长14%,建筑业增加值107.3亿元,同比增长3.5%。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952.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76.1万平方米;签订合同额897.5亿元,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494.2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1.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7.5 %;产业投资增长19.0%,民间投资增长13.5%。商品房销售面积24.2万平方米,下降36.7%;商品房销售额15.6亿元,下降3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3.6万平方米,下降0.3%。
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工项目41个、竣工43个,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27.9 亿元,分别为年计划的128%、148%和116%。建成标准厂房17万平米,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7%。强力实施“清堵点·促交地”行动,大园棚改、二十三冶二公司棚改、湘江一号等12个项目实现清零扫尾。枫溪大道下穿改造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航缘路、服东路等道路建成通车,白关消防站、枫溪大道污水管网、S104芦淞段提质改造等项目竣工。改造老旧小区2219户、家庭餐厨油烟9353户,加装既有住宅电梯52台。整改卫片图斑27宗,拆除违章建筑9.5万平米。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3个,七一路入选全市首批城市管理精细化示范街。
五、商贸、招商引资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1亿元,同比增长12.5%。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亿元,增长16.8%。 其中:限上批发业增长6.1%、限上零售业增长17.2%、限上住宿业下降5.4%、限上餐饮业增长62.4%。限额以上商品销售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金银珠宝类等零售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4%、18.3%、26.2%和45.9%。
2021年,签约引进项目40个,其中亿元以下13个,1-5(不含5亿)亿元项目15个,5-10亿元(不含10亿)项目7个,10-50亿元(不含50亿)项目4个,“三类500强”产业项目3个;内联引资130.84亿元,同比增长29.6%,外商直接投资50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1.4亿元,同比增长28.5%。全区新增备案外贸企业7家,3家实绩企业实现“破零”。举办了“百日百场百万人”2021芦淞服饰消费节,推动服饰市场经济提振复苏。开展2021味道株洲·芦淞美食季等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
六、财政
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3610万元,同比下降8.79%;完成地方收入36581万元,同比下降23.51%,同口径(剔除上年一次性因素)下降5.38%,其中完成地方税收收入29279万元,同比下降14.51%,同口径(剔除上年一次性因素)增长7.3%,地方税收占比达到80.04%,较去年提高8.43个百分点。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94亿元,其中用于民生支出9.57亿元,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
七、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7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2%。新增国省“小巨人”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家。工业数据云建设获评全省先进。“两机”专项第四代涡轴发动机AES100成功首飞、AES500首次亮相珠海航展;航发燃机QDR280燃气轮机发电机机组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研发空白。608所“高压比紧凑冲击-吸附对转组合压气机创新设计”斩获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一等奖、“高性能镁稀土合金材料及其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山河科技SA750L多用途轻型运输机获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
稳步推进教育发展事业。全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37所,其中,公办小学27所,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含民办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3662人(小学25110人,初中8552人),在校流动人口子女20908人,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62.11%。幼儿园82所(公办幼儿园31所),普惠性民办园32所,在园人数13721人。南方中学新校区建成开学。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获评全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推进评价体系改革,构建“1+5+N”督导网格体系,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及学校内部督导典型经验在全省推介。积极探索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保育教育实践,被评为株洲地区唯一的省级幼小衔接实验区。芦淞区学校音乐教育美育成果汇报”献礼片,得到央视频、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学习强国等20多家国家级媒体推介宣传,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