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疫情汛情多轮冲击、历史罕见高温干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深入推进“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大力实施“五新四城”战略,抢抓历史机遇,奋起二次创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877.64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2.30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566.87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028.48亿元,增长3.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41357元,增长4.5%。
全市三次产业占比为15.0:30.2:54.8,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回落0.1个、0.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提升0.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4.9%、40.1%、45.0%。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74.90亿元,增长3.5%,占全市GDP的67.9%。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452.07万人,下降0.9%。按城乡分:城镇人口220.48万人,增长0.5%;乡村人口231.59万人,下降2.1%。按性别分:男性人口233.80万人,下降0.9%;女性人口218.27万人,下降0.9%。按年龄分: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96.79万人,下降0.9%;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260.09万人,下降0.8%;60岁及以上人口95.19万人,下降1.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71.79万人,下降0.8%。全市年末城镇化率为48.77%,比上年提升0.6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99万人,出生率为6.6‰。全年死亡人口3.25万人,死亡率为7.2‰。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87万人,增长2.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1%,下降0.45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再就业1.98万人,增长7.0%。
二、农业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7.75亿元,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257.53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35.02亿元,增长4.1%;牧业产值187.29亿元,增长3.2%;渔业产值16.30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61亿元,增长9.5%。
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09.77千公顷,下降0.9%。棉花种植面积0.28千公顷,下降6.6%。糖料种植面积0.70千公顷,增长6.2%。油料种植面积126.00千公顷,增长3.6%。烟叶种植面积0.79千公顷,增长12.2%。蔬菜及食用菌种植73.52千公顷,增长0.5%。
全年粮食产量193.64万吨,下降2.8%。油料产量20.62万吨,增长6.5%。其中:油菜籽产量19.32万吨,增长6.9%。烤烟产量0.19万吨,增长16.0%。茶叶产量1.28万吨,增长0.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74.72万吨,增长1.6%。
全年出栏生猪402.86万头,增长1.5%。出栏牛20.54万头,下降4.3%。出栏羊94.79万头,下降3.7%。全年猪、牛、羊肉产量33.54万吨,增长1.2%。其中:猪肉产量29.53万吨,增长3.5%。牛奶产量0.16万吨,增长23.0%。水产品产量8.08万吨,增长4.5%。禽蛋产量1.63万吨,下降8.5%。
全市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21个,增长12.8%;水利工程投入资金39.31亿元,增长210.3%;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2286万立方米,增长63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56.99亿元,增长4.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6.5%,制造业增长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2.1%,集体企业增长15.0%,股份制企业增长6.0%,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下降9.7%,其他类型企业下降8.9%。
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3.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9%,食品制造业下降20.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3.4%,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9.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5%,医药制造业增长18.9%,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20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1%,汽车制造业增长1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1.4%。
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0.50亿元,增长8.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97.1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392.1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2.19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8.11亿元,下降0.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1.40亿元,下降8.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5.85亿元,增长1.1%;金融业增加值102.46亿元,增长7.0%;房地产业增加值132.05亿元,下降7.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5.38亿元,增长20.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37.37亿元,增长6.7%。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15.80亿元,期末用工人数2.59万人。
全年铁路货运量232.86万吨,下降30.0%;公路货运量7599.9万吨,下降14.8%;水运货运量500.20万吨,增长28.1%;民航货运量9.9吨,增长30.3%。公路货运周转量74.48亿吨公里,下降10.9%;水运货物周转量13.79亿吨公里,增长19.7%。铁路客运量635.06万人,下降29.2%;公路客运量2038.90万人,下降61.1%;水运客运量312.40万人,增长6.4%;民航旅客吞吐量12.70万人,下降63.6%。公路旅客周转量9.06亿人公里,下降49.2%;水运旅客周转量0.95亿人公里,增长4.9%。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53.60万辆,增长6.0%。其中:私人汽车50.66万辆,增长6.2%;轿车27.40万辆,增长7.5%。本年新注册汽车3.69万辆。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020年不变价)10.57亿元,下降3.6%;电信业务总量(2021年不变价)43.66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43万户,下降1.1%;移动电话用户476.28万户,增长4.5%。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54.07万户,增长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