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忻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决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奋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着力稳定经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全县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社会民生保障有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2]完成94.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7.33亿元,下降1.3%;第三产业增加值45.26亿元,增长3.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3.9%、18.3%、4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3%、-10.1%和69.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991元,比上年增长3.4%。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29.3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3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8.54%,比上年末提高0.86个百分点。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039人,比上年减少132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9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5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次8997人。
年末,全县私营企业累计1904户,从业人员9235人;全县个体工商户累计15387户,从业人员24911人。全县专利申请授权量36项,其中发明3项。
二、农业
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40.86万亩,糖料播种面积7.8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6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5.47万亩。粮食产量11.37万吨,比上年增长0.07万吨。其中,稻谷产量5.91万吨,玉米产量4.76万吨,甘蔗产量36.98 万吨;油料产量 0.43万吨,蔬菜产量(含菜瓜)25.17万吨,食用菌产量 0.09 万吨,水果产量8.23万吨。
全年全县肉类总产量1.6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0.74万吨,牛肉产量0.3万吨,羊肉产量0.14万吨,禽肉产量0.36万吨。全年蚕茧产量4.25万吨。水产品产量0.56万吨。
2023年全县木材采伐量56.11万立方米,松脂产量181.00吨。
三、工业
全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9.8%。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27.0%,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19.8%,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3.2%。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0亿元,比上年下降47.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3.5%,较上年回落 9.4个百分点。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1.1%。从行业面来看,在全县涉统的10个行业大类中,有2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分别是:纺织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行业面的20.0%。有8个行业产值不同程度下降。
四、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投资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含建安投资)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建筑业总产值增长93.9%,建安投资下降27.3%。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3053.0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1.8%,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下降14.5%,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增长43.6%,房地产投资增长22.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长268.5%,制造业投资下降25.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7%,民间投资增长7.6%,非公投资增长7.6%,建安投资下降27.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3%。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0.5%,零售业销售额增长5.8%,住宿业营业额增长0.1%,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2.4%。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服装类商品分别增长39.7、47.5%、37.8%、24.5%;化妆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增长35.4%、28.0%。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99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2454.40公里。其中,高速路103.40公里,一级公路1.68公里,二级公路237.88公里,三级公路103.93公里,四级公路1541.96公里,等外公路65.56公里。水路通航里程53.60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121个。
全县公路客运量187.42万人,公路货运量96.52万吨,公路旅客周转量15374.17万人公里,增长12.4%,公路货物周转量6764万吨公里,增长6.9%;水路客货运周转量为0。
全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5]完成0.48亿元。全年完成函件业务1.15万件,包裹业务量0.04万件,快递业务量95.99万件,订销报刊期发数5.73万份。电信业务总量[6]2.43亿元。
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4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2.18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69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税收收入1.43亿元,非税收入2.4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17亿元,下降7.0%。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9.05亿元,增长10.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1.76亿元,增长16.2%。
全年,全县总保费收入2.05亿元,比上年增长67.2%。其中,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0.87亿元,增长1.1%;人身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18亿元,增长221.6%。总赔偿和给付0.79亿元,增长30.8%。其中,财产保险业务赔偿0.41亿元,增长60.1%;人身保险业务赔款和给付0.38亿元,下降3.8%。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9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46元,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29元,增长7.2%;
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827元,比上年增长9.9%。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1250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1%。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3万人。
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4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3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7万人。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100%。
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3.14亿元,其中:职工基金征缴2.81亿元,城乡居民基金征缴0.33亿元。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数0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数4个,其中,养老机构4个,养老床位760个;不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和设施215个,其中,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和设施数131个,社区服务中心(站)131个。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37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7465人;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735元、每人每年6000元。全年共筹集社会福利资金为0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县中小学校舍维修经费0.3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4940平方米。
年末全县普通中学9所,专任教师1374人,招生学生数2993人,在校学生18262人,毕业生6239人。其中,高中3所,高中专任教师382人,高中阶段招生数1757人,高中在校学生数4972人,毕业生1666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专任教师50人,招生学生数220人,在校生525人,毕业生151人;普通小学24所,专任教师1675人,招生3920人,在校生27206人,毕业生4520人。特殊学校1所,专任教师28人,招生学生数16人,在校学生95人,毕业生13人。幼儿园122所,在园儿童数10328人。享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学生40496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77%。
年末全县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2项,其中农业科技开发项目0项。工业创新项目2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获得财政科技经费260万元,通过国家高企备案认定企业0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
十、文化旅游 、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县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年末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95.20千册;乡镇(含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2个。
年末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29.0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93.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08亿元,比上年增加6.07亿元。年末全县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6个。星级饭店2家。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0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共有2128张。卫生机构人员数234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42人。医生数534人,其中,执业医师367人,执业助理医师167人,注册护师、护士762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23年全年年平均气温21.7℃,比上年低0.8℃;全年降雨量1315.80毫米,比上年少48.9毫米。
全年全县森林面积[7]16.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29.56%,活立木蓄积量[9]527.03万立方米。
2023年,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3.2%,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增长0.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长25.5%。全社会用电量 50806.74万千瓦时,下降3.1%。
全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0.37平方公里,其中,工矿仓储用地0.07平方公里,住宅用地0.0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用地0.26平方公里。
公共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00万立方米/日,公共供水总量526.00万立方米,用水人口6.56万人。污水处理厂6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7.7%,垃圾填埋场1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0%。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9人,生产安全事故受伤人数1人。全年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额677万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常住人口指在忻城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忻城、外出忻城县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4]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对2010—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数据进行了修订。
[5]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6]电信业务总量按口径为上年不变价,上年同期数也按新口径调整。
[7]森林面积为2022年“林草湿”一张图数据
[8]森林覆盖率市林业局提供按2023年自治区检测成果数据,计算方式与2022年不一致。
[9]活立木蓄积量为2023年自治区检测成果数据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市医保局;户籍总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物价、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恩格尔系数、部分农业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来宾调查队;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来宾市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来宾银保监分局;公路里程、旅客、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固定电话用户来自县经贸局;电信数据、移动电话用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市通管办提供;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市教育体育局;安排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市场主体、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管局;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站、广播、电视、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委;社会服务及救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城市污水处理、建成区绿地覆盖率来自市城市管理局和市、县住建局;降水量、气温数据、气象预警来自市气象局;生产安全数据来自市应急局;用电量数据来自供电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