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0.0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65%;城镇化率87.98%,比上年提升0.39个百分点。户籍人口63.58万人,比上年增长0.95%,其中男性30.75万人,女性32.8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69%和1.23%;全年出生婴儿4284人,户籍人口出生率6.74‰,自然增长率0.25‰。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85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527元,比上年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63元,比上年增长5.8%,城乡收入比为1.83:1。全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335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294元,比上年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955元,比上年增长5.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8.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9.9%。
就业创业有力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554人,自主成功创业7300人,创业带动就业10500人。新建高校引才工作站28家,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069人次,累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52家,新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举办线上线下招聘对接活动70场,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基地1家、市级2家,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18亿元,发放稳岗返还等补贴1.14亿元,惠及企业1.8万余家。
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全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2.15万人。全年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00户,建成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2705张,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服务保障覆盖率达95%,成功入选“江苏省智慧健康养老创新基地”。全年发放低保金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费2417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5299万元、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补贴及救助金402万元、临时救助金50万元,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危房改造8户。新建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家、省级示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家。
十、城乡环境和应急管理
基础设施有序建设。常泰过江通道、常泰铁路、腾龙大道、德胜河“六改三”、龙江路快速化改造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新建通车1.49公里市政道路、改建通车6公里市政道路,叶家码头大桥、紫金山路等骨干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完成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3台;累计建成人才公寓16643套,完成超6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工作。布设智能监控126个,新建公共停车泊位3359个,已接入智慧停车平台泊位4546个。成功创建市级示范幸福河湖2条、市级幸福河湖管护样板1条、区级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5个,其中3个自然村获评常州市市级幸福小微水体示范片区;整治问题小微水体310个。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年PM2.5平均浓度34.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5%,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77.7%,改善幅度列全市第2位;8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连续6年实现100%,其中7个断面达到Ⅱ类,数量列全市第1位。全年新增绿化面积约2161亩、改造绿化面积205亩;实现绿化覆盖率39.91%,建成区绿地率40.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3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2个、口袋公园1个、附属绿地17个、广场用地1个,改扩建口袋公园3个、绿化景观路3条;沿江5公里廊道式生态安全缓冲区全线建成,生态岸线占比全省第一。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和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均达100%,安装气体治理喷淋设备7处,实现全区中转站全覆盖,建成公厕10座。
应急管理卓有成效。全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比上年下降31.8%,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起数比上年下降25.0%,道路运输类事故起数比上年下降33.3%。实现基层安消办实体化运作,完成37家企业和单位的166处安全(消防)隐患整改。推进“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完成整治各类“危污乱散低”企业442家。年内10万元以上处罚大案要案增幅达75%,案均值3.03万元,“一案多罚”106起,重大隐患立案40余起。全面落实规上企业、重点监管企业的“五个一”举措,规下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达89.63%;配备企业安全管理队伍6982家,红马甲和红袖章分别为6216家和7120家。
注:经常州市统计局最终核实,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1876.0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