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发展稳定。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22.8亿元,总量列全市第1位,比上年增长12.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4.8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37.9%,占比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8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进口总额326.9亿元,比上年下降2.1%。全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2718家,其中进出口额超2亿元企业102家。分产品看,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2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5%,机电产品进出口额7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分进出口市场看,对欧盟进出口2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对东盟进出口18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93.6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跨境贸易精准发力。全年新增省级外资研发中心1家,市级综合型总部2家,省级海外仓1家,市级公共海外仓2家,市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家,市级进口交易中心1家,市级国际知名品牌31家,海关AEO高认企业3家,省内外贸一体化平台企业7家。全年累计争取国家、省、市扶持资金超5000万元,累计初审通过纳入市级中小外贸企业名单库的“外贸贷”企业117家。持续搭建区级中小微企业双平台,服务小微企业155家,累计减免区级出口信保统保平台保费11.2万元;海外资信报告调取221份,累计减免企业资信服务费16.6万元。
七、科技创新
创新主体加快培育。全年组织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238个,其中国家项目45个、省级项目74个、市级项目119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29家,创历史新高,累计达1065家;累计培育瞪羚企业13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2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个,数量均列全市第1位;新增联合创新中心3个,占全市的比重为50%,累计数列全市第1位;瑞华化工入选省研发型企业,全市唯一。全区规上高企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至86.4%。
创新载体加速孵化。全年申报国家级孵化载体3家、新增省级孵化载体3家、申报市级孵化载体10家;5家国家级孵化器获评优秀、4家省级孵化器获评优秀,8家创业载体上榜市双创载体星级评定,其中五星载体3家,全市唯一。获批国家火炬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成立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全市唯一;星宇车灯省级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天汇空间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立项,以创新载体为承担单位争取省级经费3540万元,占全市52%,创历史新高。
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全年人才总量新增2.72万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QM计划)8人,入选数列全市第1位;国家重大人才工厂A类(HJ计划)1人,全市唯一;国家重大人才工程B类3人,包揽全市总量;引育入选省“外专百人”计划1人,全市唯一;入选省“双创计划”市推荐名单17人、省“双创博士”项目7个、市“龙城英才计划”创业类项目92个;入选市“顶尖人才”3人。全年发明专利授权1458件,期末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5.54件,列全市第1位。全区74家企业通过省质量信用A级认定,认定数列全市第1位。常州高新区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等多项称号。深入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运用积分工具对2万余家创新型企业提供分级分类金融服务,开展“瞪羚服务行”“科技金融进孵化器”等专项服务,科技企业融资达5.3亿元。
八、教育、文体和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中小学52所,其中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14所,小学2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专任教师总数5780人,其中普通中学(含高中)2186人,小学(含特教)3594人;在校学生总数96783人,其中普通中学(含高中)33013人,小学(含特教)6371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均达100%。全年推进教育新建、改扩建项目27个,年内竣工投用项目9个。新增学校视频监控2094个点位,为15所学校建设了路灯照明系统,对52所学校的近9万名中小学生开展两轮视力筛查。中小学省智慧校园创建率达92%,创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江苏省试点学校1所、省智慧校园示范校2所、市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12个、市装备管理应用示范校29所、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5家。新增省名教师主持人1名、省名校(园)长主持人1名、省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名、省教学名师1名;新增市区五级梯队教师100余名。全面落实“双减”要求,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不断提高,小学达到95.51%,初中达到98.32%。
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年内以秋白书苑的建设为载体,大力完善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成功打造4个别具特色的秋白书苑。区文化馆、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开展系列开馆活动200余场。“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品质发展—‘秋白书苑’赋能书香城市建设”被中宣部、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评定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青氧艺术生活馆和初心小院(秋白书苑花开西庄馆)成功入选2022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余场、送戏200余场、送书9.6万元、送电影1500余场、艺术培训150场。原创作品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获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省“五个一工程”特别荣誉奖,纪录片《常州三杰》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戏剧《英雄的一家》获评江苏省第十五届五星工程奖网络最佳人气作品奖,溪南文艺团和柒号美术馆两支基层团队成功入选2022年度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在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获金牌35.45枚,列全市第3位。
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数257个,拥有床位数3267张,卫生技术人员4805人。全年设置核酸采样小屋147个,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3.5万管/日;截至年末,全人群全程接种疫苗89.34万剂次,全程接种率101.2%,加强针接种51.04万剂次,加强接种率57.8%,其中60周岁以上全程接种12.57万剂次,接种率85.17%。建成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室36家,组建签约服务团队153个,总签约35.9万人。创成市级基层特色科室4个,与市一院新建成专科医联体3个,孟河中医医院新大楼投入使用,三井人民医院中医馆创成五级中医馆。建成省级普惠托育机构2个、市级普惠托育机构2个、普惠托育服务示范社区2个,累计筛查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2015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