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高效招商引资。紧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材料制造业、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等重点产业链条,谋划重点招商项目,形成招商指南,通过领导带头招商带动全员招商,力争更多项目落户仁化。重点跟进森特瑞电池负极材料、宏远再生铅、中山永冠电池配套、埃登达钠电池负极等特色产业延链、补链项目,重点跟进顶固、军安、宜宾浙川、鑫源竹业等竹产业强链项目,重点跟进海德控制、海南睿电、中岭新能源等一批新能源项目落地。
推进招引项目落地。及时解决项目征拆、报批等突出问题,大幅度压减土地出让时间。紧盯项目开工规划、报建、能评、环评等重要环节,真正打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让项目无障碍落地建设。全天候跟踪已签约项目,充分发挥联审联批机制作用,全力做好项目落地建设服务,确保大幅度压缩项目落地建设时间。力争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80个以上、合同投资额超100亿元,新开工项目80个、实际投资36亿元以上。
(三)推进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蓄积后劲
锚定目标不放松。坚持项目为王,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1亿元。预计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7个,总投资额156.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65亿元。其中市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52.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17亿元;省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28.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亿元。
全力做好要素保障。严格落实市委“不能说不行、要说怎么办”工作要求,强化县领导挂点重大项目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建设遇到的土地、林地、融资、能耗环评、用工等要素制约。强化跟踪调度,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挂图作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强化优质服务,组织高效工作团队,贴近企业做好各审批环节服务工作,力推项目建设加速提效。
抓好项目谋划工作。按照“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聚焦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做深做实项目谋划工作,确保在库项目数量保持在100个以上。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保障围绕项目转,扎实做好项目各项前期工作,以优质项目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抢抓国家和省政策机遇,提高谋划包装项目成熟度,积极争取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上级资金支持。
(四)加强生态保护,守护仁化绿水青山
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完成2.31万亩林分优化、0.94万亩新造林抚育、3.31万亩森林抚育等重点任务。谋划国家储备林项目,支持配合丹霞山国家公园建设。统筹推进县镇村绿化工作,摸排可绿化空间,重点在城乡“五边”“四旁”见缝插绿。全面落实林长制,强化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持续开展林长制“五进”活动,确保巡林常态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抓好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节能降碳改造。加大空气质量监测力度,深化大气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扬尘污染、露天焚烧、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等社会面源污染管控。
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河长制,实施石塘、城口、周田、扶溪碧道项目共10公里建设,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继续推行河道管护市场化。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入河排污口源头管理,常态化做好水环境监测,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加快推进县城自来水厂备用水源二期、胡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健全长效运维机制。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
打好净土保卫战。坚持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统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垦造水田等方式新增补充耕地,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年度工作任务。高标准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积极谋划推进EOD项目,扎实推进污染地块生态修复工程。推动董塘镇、城口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打造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土地,谋划好特色产业项目。稳步推进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强化日常网格化巡查监管,严厉打击固废倾倒和非法开采稀土矿产资源等行为。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科学谋划农用地土壤污染综合防治项目。
(五)抓好典型镇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道G323线改建和省道S246线改线工程建设,构建内联外拓综合交通网络。加快丹霞大道、建设路升级改造等城市更新补短板项目建设,推动仁化大桥重建工程开工建设,完成省道S517线高坪电站至凡口段路面改造工程,持续优化路网结构。改造12个老旧小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0公里。实施水库移民村基础设施项目,改善移民村人居环境。
打造典型镇村示范样本。围绕市典型镇村选树培育重点任务清单要求,持续完善城口镇及6个典型村综合规划。全力支持城口典型镇25个基础设施项目、12个产业项目建设,推动红军过粤北重点展示园、城口—恩村段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长征红色村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逐步打造城口特色文旅小镇。加快推进金砂生态茶园、石塘村立体多元生态农业、新白村茶产业配套设施、新龙村“伊园青菜”农文旅共富项目等6个典型村87个基础设施项目、48个产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典型镇村示范带动作用,在每个镇(街)重点打造1个典型村,努力打造一批亮点典型。
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成果更稳更实。加强农房风貌管控,大力推进“四小园”及美丽庭院建设,力争2025年底全县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巩固厕所革命成果,改造提升112个农村户厕。启动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二期工程,力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7%以上。完成村内支路、巷路12公里建设,基本实现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