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好强镇富村兴业文章,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推动典型镇村培育创建。大力推进龙归镇等典型镇培育,加强美丽圩镇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新一轮圩镇风貌提升行动,推动镇域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提标提质;推动实施后坪千亩南药、续源万亩茶园、凤田方田万亩丝苗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项目。全力落实典型村选树培育任务,制定完善村民参与农房风貌管控实施细则,打造冲下烟花、龙安富硒西兰花、大夫前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因地制宜种植藿香、兰花、食用菌等高附加值农作物,加快餐饮、民宿等农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激活乡村共富活力,推动更多“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提升产业联农带农效益。
(二)推动现代农业提质扩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集中攻坚连片3至15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00亩以上,强化灌溉设施建设维护,实现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双增长”。推动畜牧业生产稳中有进,确保年末能繁母猪最低保有量3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保有量25家。谋划打造“黄金水岸”蔬果产业振兴示范带,扩大“黄皮”“薯类”产业链条。组建武江农业企业协会,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家庭农场8家、粤港澳菜篮子基地2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加强农业品牌创建,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粤字号品牌2个以上。强化强镇富村公司“造血”功能,深入探索“运营主体+强镇富村公司+村委+村民”整村运营试点模式,扩大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全区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5万元,推动西河镇、西联镇、江湾镇、重阳镇强镇富村公司完成上规上限任务。组织实施乡村振兴车间奖补方案,增创乡村振兴车间5间。积极培育销区采购商和产区经纪人两支队伍,破解农产品“卖给谁”的难题。
(三)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开展“打擂比武”回头看,完成全区47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管护实地评审,打造29个农村人居环境管护示范样板村、优秀村,创建美丽庭院50个,“美丽宜居”等级以上的自然村比例达到80%。深入开展绿美乡村建设,推进“四旁”“五边”〔9〕绿化美化,加快打造、完善镇级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完成重阳镇、龙归镇续源村等供水提质改造项目和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项目,实现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85%以上。持续推动农村路网建设,完成危旧桥梁改建2座、美丽农村路建设11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5公里。
四、深入推进绿美武江建设,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对汽修喷漆、工地扬尘、露天焚烧、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企业和砖厂污染物排放等行为监管,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以上,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严格落实河长制,新建碧道5公里,定期做好碧道水质监测,持续释放碧道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续源河、江湾河、黄九坳水等水整治提升项目;持续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推进东冲河、沐溪河、林桥坑等问题水体治理。实施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工程,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5%。确保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和武江十里亭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坚决打击非法倾倒、转移固体废物违法行为,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以上。持续深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效,确保问题改到位、不反弹。
(二)加快生态效益释放。做好龙归红尾坑熔剂矿、三棵松灰岩矿等项目后续建设服务,推进重阳三墩寨灰岩矿、江湾梁屋地热田等矿权出让,谋划重阳廖笋寨灰岩矿、西河镇马屋地热资源等采矿权出让。大力实施林长制,推进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加快镇村绿化美化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绿美乡村。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完成林分优化造林面积1880亩、森林抚育4900亩、新造林抚育1952亩。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芙蓉山、张九龄等地方级森林公园勘界立标和科学考察工作。加大森林火灾防控力度,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推进碳汇交易、EOD项目、国储林项目,提高点绿成金、增值变现水平。
(三)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把关“两高项目”,做好“双控”工作,持续落实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监测,定期开展节能监察。大力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力促全年完成投资3亿元。积极扶持车企推进充换电站、充电柱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充换电服务设施建设等补贴优惠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谋划2座150吨垃圾处理中转站建设,试点实施小区生活垃圾撤桶定时清运,扩大垃圾分类收运示范路段和小区范围。深入开展广东青少年绿美志愿行动,持续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行动。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一)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要行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以上。强化电商网销运营,支持镇村建立农副产品直播电商示范点,发展“精准流量+电商带货+区域公共品牌”直播带货模式。持续贯彻实施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申报、青年人才认定工作。推进武江区乡村振兴实践中心二期、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提高人才培训能力。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10〕,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持续引导闲置农房、宅基地、农用地等资源和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土地流转1000亩,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抓好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整改,全面提升“三资”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先行打造龙归样板,实施农用地整理6535亩、建设用地整理11亩、生态保护修复750亩,增强发展空间支撑和要素保障能力。持续深化镇(街)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一综合执法队伍管理体系,促进下放镇(街)职权有效实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国资监管机制,着力提高区属国企核心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统筹抓好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试点第二阶段任务,在西河镇、西联镇选择条件成熟的村开展新一轮“村改居”试点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