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区申报并获批立项实施的省级项目2项,争取经费累计100万元,市级项目1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西区拥有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总藏量5.5万册),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艺术馆、文化馆(站)8个,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25968平方米。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西区医疗卫生机构88家,其中市级医院1家(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企业医院1家(攀煤集团总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企业分院1家(太平分院)、民营医院1家(杏元医院)、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1家。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系统查询:执业(助理)医师数506人,注册护士数1086人,全区医护人员总数1592人。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有床位1582 张,其中市二医院1106 张(编制900 张、备案206 张康养床位)、攀煤总医院398 张、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20 张、太平分院18 张、杏元医院40 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12.2 张。体育社会团体5个,全民健身路径129套,社会体育指导员938人,全年举办3次全民健身活动,参加活动人数3000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西区监测349天,达标345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98.9%。重点考核指标细颗粒物(PM2.5)浓度24.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浓度2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浓度26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浓度2.2毫克/立方米,臭氧(O3)浓度125微克/立方米,6项指标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和噪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全年,西区纳入国家考核断面水质持续达到或优于地表水I类水质,达标比例100%,达到国家、省考核要求。土壤环境安全可控,全年未发生土壤环境污染事件。
2022年全年,辖区内发生生产安全类事故5起,死亡6人,受伤1人;未发生自然灾害类事件。
十二、人口和就业
根据乡村振兴数据统计,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16664人。其中,城镇人口107436人,乡村人口9228人;女性57498,男性59166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 92.09%。
根据上级部门反馈,2022年西区常住人口12.9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5.26%。
2022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231人,比2021年下降121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022年1750人,比2021年下降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8%。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12.0元,同比增长4.3%。其中,工资性收入22334.4元,同比增长5.4%;经营净收入7905.8元,同比增长8.5%;财产净收入3260.2元,同比下降6.7%;转移净收入13711.6元,同比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569.0元,同比增长2.3%。其中,食品支出同比增长1.8%,衣着支出同比增长1.3%,居住支出同比下降4.6%,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同比增长0.4%,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增长3.3%,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增长10.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0%,其他商品和服务同比增长2.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2.6%。
2022年年末西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962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67929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754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524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8329人。
年末,西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14人,比上年减少208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4人,比上年减少10人,养老服务机构9个,床位737张。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保险、旅游、对外贸易、财政、税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人口、物价和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4.公报中的增/降幅均为同比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