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对外经济和文化旅游业
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东盟商品集采城实现交易额12亿元。投资120亿元的新发地东盟国际食品产业园落地建设。跨境公路班车开通印度洋、尼泊尔2条南亚新线路,拓展跨境班车网络辐射范围。签订合作共建跨境公路班车联盟(成渝跨境运输平台)战略协议并实现首发,形成联动欧洲、中亚、南亚,覆盖东盟的跨境运输网络,全年发车3366车次,实现总货值约22亿元。重庆国际分拨(公路)海关监管中心,完成冻库修建,具备冻品查验功能。2022年全区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3万美元,下降98.1%。全区实现进出口总值123.4亿元,下降31.9%,其中,出口89.0亿元,下降32.4%;进口34.4亿元,下降30.6%。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成功创建云林天乡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点培育天坪山民宿集聚区。二圣镇集体村入选“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丰盛古镇—东温泉入选全国“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300条”。彩色森林入选开发性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领域重点项目。南泉街道迎龙村和南彭街道水竹村被评为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国际生物城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南温泉旅游服务发展中心获评首批全市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南温泉景区、东温泉秀泉映月温泉花园酒店入围重庆温泉“十二金钗”。整合旅游民宿和图书馆资源,建成“旅阅书房”12个。西流沱滨江旅游度假区、华熙LIVE·鱼洞获评市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年举办全区性大型群文活动24场次,镇街文化站群文活动2656场次,群文创作荣获全国级奖3个,荣获市级奖57个。全区藏书总量79.1万册,年阅读流通数109.9万人次,年收刊供阅读36.0万册次。全区广播电视覆盖率10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0%,有线电视用户24.8万户。
九、财政金融业
财政收支有所下降。全年全区实现辖区税收总收入71.2亿元,下降33.6%;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41.8亿元,下降1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亿元,下降17.9%(同口径增速),其中,地方税收收入22.1亿元,下降38.8%(同口径增速)。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173.4亿元,增长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6亿元,下降16.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0亿元,下降32.4%;公共安全支出6.5亿元,下降10.0%;科学技术支出1.6亿元,增长0.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8亿元,增长5.4%;节能环保支出2.9亿元,增长0.1%;城乡社区支出4.6亿元,下降65.4%;农林水支出5.7亿元,下降29.5%;交通运输支出1.2亿元,下降45.6%;教育支出16.9亿元,增长0.8%;卫生健康支出9.1亿元,下降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8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金融业稳步增长。202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43.4亿元,增长7.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52.0亿元,增长14.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14.3亿元,增长5.1%,其中,短期贷款140.3亿元,增长9.1%;中长期贷款963.5亿元,增长4.5%;其他贷款10.5亿元,增长14.1%。按行业分,农业贷款2.7亿元,增长8.4%;工业贷款99.6亿元,增长14.5%;建筑业贷款22.7亿元,下降6.0%;商贸业贷款33.5亿元,下降7.8%;房地产业贷款38.9亿元,增长1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89.8亿元,增长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4.3亿元,增长4.4%;其他贷款822.9亿元,增长4.8%。
保险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7.4亿元,增长8.8%,其中,财产险7.2亿元,下降2.9%;寿险20.2亿元,增长13.6%。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成长工程,市级科技型企业入库4501家,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1家。新增5家国家级、87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2家国家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国际生物城全力建设生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地,智翔金泰建成投用全市首家抗体药物研发平台,宸安生物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胰岛素中试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国际免疫研究院成功创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工程学院工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欣巴智联双创基地获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环理工大双创生态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49项。授权专利2937件,下降18.1%。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辖区内普通高校招生24842人,在校生75790人,毕业生16213人。区属普通高中招生4996人,在校生14182人,毕业生4242人;职高招生11594人,在校生34002人,毕业生9541人;初中招生9709人,在校生30139人,毕业生9721人;小学招生13628人,在校生72165人,毕业生9782人;学前教育招生9794人,在校生39763人,毕业生11578人;特殊教育招生29人,在校生145人,毕业生42人;初中升高中入学率为95.84%,小学升初中入学率为100.0%,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0%。强化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选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4人,“新时代巴南好老师”24人;表扬先进典型120名,奖励获区级赛课一等奖以上教师96人次。
十一、体育、卫生和计划生育
群众体育满意度提升。积极推进区游泳馆和体育公园建设,建成智慧健身长廊1条,累计达4条,全年累计配件健身器材380件。率先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道角村服务站,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80人,居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4.1%,优良率达47%。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民健身月(日)”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姜家食黑欢乐跑、第十一届二圣天坪山地自行车赛、巴南石龙欢乐跑、楚河汉界·古镇争霸2022中国体育彩票“丰盛古镇杯”象棋名人邀请赛、2022中国体育彩票骑跑两项赛、区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全民健身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巴南站)等赛事活动。全年指导各镇街开展线上结合线下活动50多场次,受众达2万人次,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50.2%。新增公共体育场地200余处、体育场地7.2万平方米。成功举办全国U系列举重冠军赛、国际街舞大赛等赛事活动20余场。
卫生服务水平显著增强。被确定为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国家试点区,成功实施健康影响评价评估案例2例。成功申报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2个,建成名(老)中医工作室5个、智慧医院2家、互联网医院2家。市七院、区人民医院分别挂牌重庆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区中医院与四川省骨科医院达成“重庆南部城区运动医学中心”战略合作。累计建成甲级基层医疗机构8家,正常运营的村卫生室达到234个,三星级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获批市级老年友善医院命名23家,二级综合医院全覆盖设置老年病科。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19.03/10万,低于近5年甲乙类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全区适龄儿童“八苗”接种率99.98%。
生育环境持续优化。不断优化生育环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婚检及婚前咨询服务率93.02%,提高2.1个百分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率、参检率、随访率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0、新生儿死亡率1.13‰、婴儿死亡率1.4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4‰。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出台普惠性托育机构资金“双补助”政策,累计建设0—3岁婴幼儿照护托位2630个。落实计生政策,向奖扶对象3.4万人、特扶对象3698人,发放计生奖扶特扶和一次性养老保险补助资金8459万元。
十二、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民政
居民收支持续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46895元,增长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72元,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896元,增长3.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2029元,增长4.0%;衣着消费支出4079元,增长3.7%;居住消费支出6408元,增长4.4%;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610元,增长2.4%;医疗保健支出4174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45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823元,增长3.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5711元,增长3.7%;衣着消费支出1304元,增长3.9%;居住消费支出3031元,增长3.7%;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564元,增长3.7%;医疗保健支出2283元,增长2.8%。
社会保障持续提升。深入实施“雪中炭火”就业援助行动,全年就业培训人数13392人次,新增就业人数42286人。新就业人数49286人,其中,企业44908人;个体经济组织2295人;灵活就业1629人;公益性就业454人。城镇参加养老保险28.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8.4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7.4万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63.7万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874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民政事业高效发展。全区城乡低保对象7606户、10117人,特困人员6878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7123万元,临时救济人员1223人。新建4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区累计建成投用养老服务设施402个,实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引进专业养老服务企业14家,采取“中心带站”模式,对投用的344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行社会化运营,累计服务老人52万人次。智孝(重庆)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市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出台80周岁及以上老人高龄津贴普惠政策,为3.5万人发放年度高龄津贴338万元。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全区四星级养老机构增至5家,评定21家二星级机构和13家一星级养老机构。协同开展防溺水、文身治理等专项行动和“守护童心”“安全守护”等活动,确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站1个、示范室2个,区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活动开展率100%。全区现有村委会198个,居委会115个。
十三、资源、环境和社会治安
全社会用电量平稳增长。全年全区售电量463546万千瓦时,增长7.5%,其中,居民售电量119219万千瓦时,增长26.6%。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深入实施“碧水行动”。孝子河、五布河、一品河达到Ⅱ类水质,花溪河达到Ⅳ类水质,全区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深入实施“蓝天行动”。坚持源头防控、综合施策,深化工业、交通、扬尘和生活污染控制。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3天。实施“净土行动”。持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全区300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实现规范化处置全覆盖,完成13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工程。深入实施“宁静行动”。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全方位优化夜间作业审核,推行夜间作业申报审核全程网上办理,加大重点施工建设项目的支持帮扶力度,持续开展广场舞、KTV、机动车禁鸣等专项整治。开展“绿盾”整改销号任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18平方公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58.36公顷,完成森林抚育17.4万亩,新(改)造林0.64万亩。
注:
1.本公报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