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交通和邮电
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为2280.32公里,其中国道12公里,省道160.56公里,县道375.92公里,乡道658.78公里,村道1073.06公里。全年货物运输总量7287万吨,比上年增长20.6%,货运周转量985964万吨公里,增长23.1%;旅客运输量6750万人次,增长17%,旅客运输周转量715575万人公里,增长16.5%。
全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3906.91万元,增长0.7%;邮政包裹快递业务111.44万件;快递业务收入370.78万元。年末全县电话用户总数42.7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6.99万户。3G以上移动电话用户29.6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82万户。
七、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7万元,比上年增长36.8%。其中,出口427万元,增长36.8%。
全年引进国内市外到位资金66.65亿元,引进国内省外到位资金51.5亿元,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056.02万元。新签约项目18个,协议总投资110.68亿元。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4亿元,增长23.01%。其中税收性收入7.75亿元,增长31.13%。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31.44亿元,下降18.3%。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4.11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增长4.3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8.5亿元,比年初增长8.0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3.27亿元,比年初增加20.56亿元,增长20%。其中,短期贷款11.5亿元,比年初增长14.19%;中长期贷款107.9亿元,比年初增长21.41%。
年末全县证券交易总开户数26084户,累计实现证券交易额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
九、教育、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3所(未含村小教学点88个),在校生63650人,教职工4320人(中职206人),专任教师3723(中职200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毕业生839人,招生1618人,在校生3762人;普通高中2所,毕业生1529人,招生1804人,在校生5028人;初中10所,毕业生4398人,招生4804人,在校生13466人;小学24所,毕业生5032人,招生4372人,在校生2995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6人,在校生61人。幼儿园105所(民办82所),离园幼儿4652人,入园幼儿3446人,在园幼儿11379人。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众创空间5家。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705.45万元,本级财政科技投入961万元。
全年共申请专利49件,实用新型授权89件,外观专利授权2件。
十、文化、广电和体育事业
年末,全县共有群众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7个,电影院1个,艺术表演团体146个,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220千册。文物管理所1个,挂牌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个,共有非遗保护项目5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4项、市级10项、县级44项。确定了63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省级3人,市级12人,县级48人,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2个,市级1个,县级3个。新建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个。
年末,全县有珙县广播电视转播台1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1个,镇级应急广播平台13个,地面数字电视基站18个,应急广播村村响基站17个,村级应急广播系统161套,社级应急广播终端500余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107个。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95.44%,电视综合覆盖率98.63%,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1.25万户。
2021年全县共创作文艺作品220余件,其中抗击疫情诗歌42首,歌曲8首,书法作品68件,美术作品32件,摄影作品48件,小视频6件,小型舞台剧本2件,三句半、快板等8件。歌曲《相拥在春天里》被学习强国四川省平台和湖北省平台推送,并在四川省流行音乐协会原创歌曲展播。
2021年,全县现有体育场地设施625个(体育中心1个,城市健身广场10处,乡镇农民健身活动中心8个,灯光球场11个,5人制社会足球场地4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48个,全面健身路径68条,农村社区广场13个以及学校、机关、厂矿企业等体育健身场地若干),体育场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7平方米。2016-2020年年均举办(承办)县级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次数20次,2020年开展全民健身次数61次(本县级22次),参与人数达20万人次。全年体彩销售额2800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77元,同比增长9.1%。其中,工资性收入19607元,增长10.2%;经营净收入10527元,增长10.5%;财产净收入4468元,增长3.2%;转移净收入6475元,增长7.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248元,增长9.0%,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加2.3%,衣着支出增加24.9%;居住支出增加24.3%;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6.8%;交通通信支出增加7.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加4.5%;医疗保健支出增加6.4%;其他用品和服务增长7.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4%。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61元,增长11.1%;其中,工资性收入5862元,增长10.8%;经营净收入10373元,增长12.8%;财产净收入563元,增长6.3%;移净收入3963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27元,增长11.3%,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6.3%;衣着消费增长15.5%;居住支出增长6.8%;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5%;交通通信支出增长22.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3.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7.1%;其他用品及服务增长23.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6%。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6695人,比上年末减少775人,减少2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7423人,减少4573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9365人,增加7896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5454人,减少64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233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9411人。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人数15129人,增加8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