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0369万元,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14167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6202万元。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6738万元,其中:人寿险给付支出3305万元;财产险给付支出3433万元。
八、教育、卫生和科技
2022年末,全区共有职业中学1所,当年招生615人,在校生1646人,当年毕业689人;普通高中5所,当年招生3738人,在校生10449人,当年毕业3500人;普通初中27所,当年招生5905人,在校生18335人,当年毕业6161人;小学72所,当年招生5540人,在校生32707人,当年毕业6318人;幼儿园152所,当年招生4461人,在校生16699人,当年毕业6054人。
全区高考报名4853人,二本以上上线率63.5%。其中:一本上线1310人,二本上线3081人。
2022年末,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37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539张。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66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19人,注册护士1040人,药师(士)136人,技师(士)169人。
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份,技术交易额达16463万元。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3项。全年申报科技项目23个,其中:省级项目16个,市级项目7个。
全年专利申请量114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98件、外观设计专利12件。现有有效发明专利量36件。全年共获授权专利114件。
全社会研发经费内部投入总量25980万元。
九、人口、就业
全区年末户籍户数21.05万户,户籍总人口57.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28万人,农村人口38.61万人。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5.2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年末常住人口46.2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75%,较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出生率为7.07‰,死亡率为9.45‰,自然增长率为-2.38‰。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11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2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9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429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4.34万人,职业技能培训320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5%。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46元,比上年增加1406元,增长6.2%。其中,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89元,比上年增加1641元,增长4.4%;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5元,比上年增加952元,增长7.1%。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7.7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12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31万人、1.52万人、2.58万人和1.7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47万人。
年末纳入城市低保1116户,1943人,全年发放保障金1433.49万元;纳入农村低保9980户,17803人,全年发放保障金9485.03万元。全区特困供养机构7个,共有床位982张,供养农村特困救助对象3054人,其中:集中供养846人,分散供养2208人。全区民办养老机构5个,共有床位942张。救助站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87人次。全年接受社会捐赠款226.11万元(含物资捐赠折价)。
十一、环境保护
全区拥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1个,中心城区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区建有污水处理厂4个,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8.75%。
2022年,全辖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5天,空气优良率89.0%。其中大河坎片区优良天数为320天,空气优良率87.7%。
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280904公顷,森林覆盖率63.06%。
注释:
[1]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3]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和全部资质房地产开发投资。
[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2018年生产总值、2018-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修订后数据。
[6]全社会研发经费内部投入量为2021年数据。
[7]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
[8]本公报所列增加、增长、减少、下降均系与上年同期同口径比较。
[9]本公报中,公路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局;农业部分数据来自区农业局;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宽带数据来自区电信局、中国移动南郑分公司、中国联通南郑分公司、区文旅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区文旅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南郑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中国人寿南郑支公司和人保财险南郑支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区教体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汉中市公安局南郑分局;就业、社保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医保局、民政局和养老经办中心;环境保护数据来自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南郑分局、区城管局;土地数据来自汉中市自然资源局南郑分局;林业数据来自区林业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