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477.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旅游收入150.04亿元,增长7.1%。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4.96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增长4.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61亿元,可比增长8.4%。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4.44亿元,可比增长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0.86亿元,增长21.2%。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62.9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17.20亿元,增长18.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92.68亿元,增长11.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20.82亿元,增长8.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671.84亿元,增长13.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025人,在校生8199人,毕业生2719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4922人,毕业生4482人;普通高中在校生40093人,毕业生11598人;普通初中和小学在校生210771人。
全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3项,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211.30亿元,其中四上单位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210.2亿元,比上年增长8.5%。
九、文化和卫生
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共有文化机构63个(含文旅局机关、局属单位,乡镇文化站41家),艺术表演团体3个,电影院11个,公共图书馆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53.85万册,博物馆(纪念馆)6个。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融媒体3个。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344个。其中:县级医院10个,乡镇医院48个;卫生技术人员12735人。其中:执业医师4918人,注册护士5595人;病床床位13350张。
十、人口和居民生活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7.4万人,城镇化率58.32%,比上年提高0.59个百分点。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23元,比上年增长6.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821元,增长2.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97元,比上年增长7.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86元,增长7.0%。
十一、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3.6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0%。其中,居民生活用电量16.37亿千瓦时,增长23.1%;工业用电量25.48亿千瓦时,下降9.5%;第三产业用电量10.04亿千瓦时,增长8.8%。截至2022年12月份,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300.01万千瓦;全年新能源发电量57.30亿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19.54%。
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14天,其中:优79天、良235天。轻度污染43天、中度污染8天、重度污染0天,达标天数占比为86.0%,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值为55μg/m3,比上年降低6.8%;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值为35μg/m3,比上年降低2.8%。
注:1.本公报2022年数据为统计快报数。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为最终核实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