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全县公路客运总量99.27万人,货物周转量45427.2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6470.69万人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019.50公里。
全县邮电通信业务总量达到39456万元,通讯户数43.8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座机用户1.5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42.32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8.69万户,网络电视用户数15.88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11.94亿元,同比增长4.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98亿元,可比增速9.8%;其中地方税收收入5.63亿元,可比增速11.1%。基金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4.40亿元,同比增长21.8%;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66亿元,同比下降0.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60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8亿元,同比增长66.5%。
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81.88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住户存款216.20亿元,同比增长19.8%。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64.78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94.49亿元,同比增长17.6%。
全县共有各类保险公司20家,全年保费收入5.28亿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09亿元,寿险保费收入3.19亿元。理赔支出2.00亿元,其中财险理赔支出1.33亿元,寿险理赔支出0.67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普通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425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3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10315人;初中18所,在校学生20238人;小学109所,在校学生39280人;幼儿园77所,在园幼儿1743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8%。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25亿元,同比增长12.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6%,同比上升0.54个百分点。全年高新技术工业企业新增12家,创历史新高,有效高新技术工业企业拥有量达到51家。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1家。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个。目前,全县建有各类研发机构6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56.0%。全年共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0项,转化科技成果9项,技术合同登记171项,合同成交额10.04亿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县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184场,参观人数达7.8万人次。体育场地2161个,其中室内场地个数78个,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人。博物馆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公共县级图书馆1个、分馆13个。县乡图书馆图书总藏量63.2万册,其中县级图书馆藏书25.26万册。全县广播覆盖率100%,电视无线覆盖率99.99%。全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长6.8%。
全县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旅游名村2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1个,三星级酒店2个,五星级休闲农庄1个。全年全县旅游综合总收入47.16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全年旅游综合接待人次69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0%。
全县卫生机构数275个(含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2951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064张,全年诊疗人次数达到258.87人次。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4.54%;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系统管理率均达到93.27%。全县卫生健康支出28515万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县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93.24万剂次。(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2.91万剂次)全县共有3家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总检测能力达到1.5万份/天。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2.6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6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县户籍人口年末总户数13.92万户,年末总人口50.96万人,其中男性26.71万人,女性24.2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610人,死亡人数262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3‰。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78元,同比增长6.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6元,同比增长8.0%。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1903万元。全县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9个,床位数3092张。民生保障中农村低保16602人,城市低保1513人,城乡特困供养1811人,临时救助788人次,残疾人救助11656人,孤儿救助43人。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416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3570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共422485人,其中职工医保参保人数28835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3650人;参加工伤保险24658人,参加失业保险2200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5人。
十一、节能降耗和资源环境
全县1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18967.52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0.2%;单位产值能耗为0.211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10.2%。
全社会用电总量117616万千瓦时,同比增加12212万千瓦时,增长11.6%。其中工业用电量51189万千瓦时,同比增加1938万千瓦时,增长3.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4413万千瓦时,同比增加7550万千瓦时,增长20.5%。
全县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9个(其中2个国家级,7个省级),面积达到11474.56公顷。境内河流51条、长度780.7公里,县管9条,长度369.01公里;乡管42条,长度411.69公里;大中小型水库109座,蓄水量31140万立方米,其中县管5座,乡管104座。
全年全县总供地149.34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42.52公顷,商服用地1.4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38.90公顷,住宅用地30.63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35.89公顷。
全年崇阳县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5.4%,较2021年同比(94.7%)下降9.3个百分点。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青山水库和白泉水源地)以及9个农村饮用水源地(千吨万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陆水河崇阳段2个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3.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9.28%。全年全县累计降水量1147.4mm,年均气温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