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0877.9万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7941.9万元,健康险保费收入5470.9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261.8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3101.3万元。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1652.1万元,其中:寿险给付3203.1万元,健康险赔款和给付10408.4万元,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499.4万元,财产险赔款和给付2242.3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各类学校单位数666所,其中:职业中学3所,普通中学73所,普通小学262所,幼儿园328所。在校学生273680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9975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85472人,初中及小学在校学生达15074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数27485人。
科技事业进步显著。全年完成发明专利授权28件,授权总数647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43.6亿元,同比增长14.7%。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拥有文化站25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4.01万册,文化馆1个,共有县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5座,有线电视用户26.2万户,乡及乡级以上农村有线广播站数 25个,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90%。实施戏曲进乡村项目,组织开展民营剧团比赛27场。举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完成邵阳市第一批市级非遗村镇、非遗工坊、非遗街区示范点的申报工作,共有6个示范点入选。
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全年全县卫生经费21.84亿元,较上年增长0.51%。全县卫生机构881个(含村卫生室),其中专科疾病防治2个,妇幼保健、疾控中心各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655张,其中农村医院床位1440张。卫生技术人员5873人,其中医生2407人,护师、护士2885人。
体育事业有序开展。全县体育事业经费投入260万元,拥有体育场地1529个,其中体育馆11座,运动场1389个,游泳馆13个,各种训练房83个。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6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人数40.62万人,其中:女性26.78万人。全年获得全国比赛奖牌4枚,省级比赛奖牌1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负增长。202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28.25万人,常住人口99.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1‰,死亡率为 7.96‰,自然增长率为-1.25‰。城市化率44.17%。
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5元,同比增长7.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322元,较上年增长5.4%。城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311元,同比增长4.3%。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14台,电脑80台,空调70台,移动电话256 部,冰箱102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97元,比上年增长7.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112元,比上年增长5.9%。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4台,移动电话191部,冰箱87台,空调7台。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3.5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6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9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9.45万人。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76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36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864人。完成创业培训651人,职业技能培训2978人。建成3个孵化基地,扶持332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700余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加强。享受救济的城乡困难户人次数23261人次,城镇低保人数2581人,农村低保人数25411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682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与应急管理
资源丰富稳定。土地总面积2867.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028.72公顷,园地6229.36公顷,林地169962.23公顷,草地251.66公顷,湿地163.0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911.8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492.3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409.89公顷。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平均气温18.0℃,年降水量1005.7毫米,年极端最高气温39.3℃,年极端最低气温-2.5℃。空气质量达标率95.9%,地表水质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县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7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257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凡与本公报不一致的部门统计数据,以本公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