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龙山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2927.55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9.4%。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5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8.9%。全社会用电量74006万千瓦时,增长1.1%。其中工业用电量17572万千瓦时,下降22.9%。
全县有生态环境监测站1个,全年共开展4个地表水断面(卧龙水库、跳鱼洞电站、洗车河入酉水口、民安街道三湾塘村)、3个(卧龙水库、英雄电站、梨园)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7家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县级和里耶2个垃圾填埋场、2个污水处理厂、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成美建材)。开展大气常规监测,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5.9%,同比上升2.5%;PM2.5达标天数350天,达标率95.9%;开展地表水监测12次、饮用水源监测4次,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县地表水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
全年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71起、死亡26人,同比分别下降15.3%、51.8%;累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10人,同比大幅下降(事故起数同比下降41.2%、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4.4%),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59.74万人,其中女性28.6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031人,出生率6.52‰,死亡人口2954人,死亡率4.78‰。年末常住人口46.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92万人,城镇化率51.6%。
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7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7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24元,增长6.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8:1。全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419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379元,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700元,增长5.1%。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88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3%,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798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988人,新增创业主体1452户,带动城乡就业1788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2万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2619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6万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22754.1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55万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7062.25万元。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6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2.9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1.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2.21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9.51万人;城镇职工住院补偿金额 4170.99万元,城乡居民住院(含大病)补偿金额32991.26万元。
年末全县认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724户3260人,全年共保障43984人次,发放低保资金1921万元;认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504户15327人,全年共保障187907人次,发放低保资金5102万元;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达600元和384元。全县共保障城市特困对象29人,其中集中供养6人、散居23人,全年累计发放供养金27万元;农村特困对象2181人,其中集中供养954人、散居1227人,全年累计发放供养金2021万元。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及养老服务机构床位1736张,收养各类人员1004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284万元,筹集福彩公益资金269万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2022年《龙山统计年鉴》上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2016-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改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及以前年份农村居民收入仍为纯收入。
[6]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公路里程数据来自州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量来自州邮政管理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龙山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州保险协会;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县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工局;自然保护区、造林、育林、活立木、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县林业局;矿产资源、土地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旅游、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县文旅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总人口、人口出生、人口死亡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县人社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县医保局;城乡低保、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敬老院数据来自县民政局;空气质量、水质量数据来自州生态环境局龙山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龙山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