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内贸易、招商引资和旅游
国内贸易:2022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6亿元,同比增长2.7%。全市批发业销售额63.01亿元,增长14.8%;零售业销售额140.6亿元,增长6.2%;住宿业营业额3.5亿元,增长-1.3%;餐饮业营业额8.3亿元,增长-0.4%。
招商引资:202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出口额6.9亿元,进口额3.2亿元
旅 游:2022年,接待游客501.16万人次,旅游收入51.03亿元。10家文旅企业参加2022年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2022年参加竞选娄底市旅游发展大会,成功争取到2023年旅游发展大会在涟源承办。
六、金融和保险
金 融:2022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0.4亿元,同比增长14.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60.6亿元,增长20.4%。
保 险:2022年,全年保费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4.0%。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 通:2022年,全市县道总里程5546公里,省道124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46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265545.53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169777.5万吨公里。
邮 电:2022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3933户,移动电话期末用户达到76.66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25.99万户。
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 育:2022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所356个,其中小学200所,小学教学点92个,初中学校53所,普通高中学校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高中学校3所,共有独立幼儿园175个。全市中小学生共有109179人,其中:小学生55326人,初中生27378人,特殊教育学生267人,普通高中生18228人,职业高中学生7980人,在园幼儿共22640人。共有教职工人7709人,其中:小学教职工3292人,初中教职工2940人,普高教职工1173人,特教学校教职工14人,职业教育教职工290人。
科 技:2022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到年末,全市共有52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69.4亿元,同比增长30%。
文 化:2022年,启动涟源市博物馆建设,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开展惠民演出126场,组织创作新文艺作品400多个,开展非遗传习活动268场次,市文化馆创排的《村里召开屋场会》获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银奖、娄底文学艺术奖音乐类金奖,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千里寻党》获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新剧目奖,开展迎接党的二十大“颂党恩、跟党走”等文艺晚会15场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达到15次。
卫 生:2022年,全市共有公立医院3家,私立医院18家,乡镇卫生院21家,执业医师3302人,养老床位6950张,病床数4906张。
体 育:2022年,建成多功能运动场3片,完成48个村级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组织开展不同群体、不同项目、不同级别的体育健身活动达20余场(次),直接参与活动的人员达1余万人(次)。发展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余名,开展国民体质监测3000人次。参加省十四运会成年组羽毛球比赛,取得总分72分,获得全省团体总分第四名及体育道德风尚奖。参加省十四运会青少年田径赛,获1金2铜,总分121分。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 口:202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数11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1万人,乡村人口85.8万人。年末常住人口84.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9.7%。人口出生率为8.1‰,死亡率为8.2‰,自然增长率为-0.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17人。
人民生活:据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2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569元,同比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790元,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7%。
社会保障: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09人,同比下降0.23%,失业人员再就业350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0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12人,参加就业见习人数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清零率为100%。职业技能培训总人数3461人次,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42400人。
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2022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3人。
环境保护:2022年,全市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2.1%;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孙水上游小洋江历史遗留废渣治理项目已完成工程验收,2处关闭煤矿涌水治理工程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我市森林覆盖率43.72%,森林蓄积量298万立方米,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5%,各项生态功能指标全面达标。大唐华银涟源石漠化区光伏发电一期项目有序实施,凤凰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处于前期准备中。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照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22年根据最新核算制度对GDP、农业、工业增加值等相关专业基数进行了调整,因此部分数据与上年同期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