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核算,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2669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8.2%。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12吨标准煤/万元,增长27.3%。全社会用电量73194万千瓦时,增长11.0%。其中工业用电量22779万千瓦时,增长9.0%;居民生活用电量28035万千瓦时,增长3.6%。
全县有生态环境监测站1个,全年共开展4个地表水断面(卧龙水库、跳鱼洞电站、洗车河入酉水口、民安街道三湾塘村)、3个(卧龙水库、英雄电站、梨园)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7家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县级和里耶2个垃圾填埋场、2个污水处理厂、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成美建材)。开展大气常规监测,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3.4%;PM2.5达标天数341天,达标率93.4%;开展地表水监测12次、饮用水源监测4次,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县地表水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5起,各类安全事故死亡5人。其中建筑施工3起,死亡3人;工矿商贸事故1起,死亡1人。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8人,火灾事故死亡1人。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47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59.86万人,其中女性28.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896人,死亡人口6425人。年末常住人口46.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81万人,城镇化率50.85%。
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0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16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1元,增长9.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1。全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757元,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633元,增长4.6%,其中食品支出5016元、衣着支出1179元、居住支出545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84元,增长9.6%,其中食品、衣着、居住支出分别为3557元、436元、2943元。全县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5.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4%。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99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4%,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899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9万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20381.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7万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23313.2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431万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3514.16万元。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2.9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0.8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3.4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0.77万人;城镇职工住院补偿金额6656万元,城乡居民住院(含大病)补偿金额42320万元。
年末全县认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268户、3918人,全年共保障48441人次,发放低保资金2080.8万元;认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542户、15645人,全年共保障185536人次,发放低保资金4966.6万元;城镇、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助标准分别达580元和365元。共认定社会保障兜底对象1199户、3079人,全年共保障37056人次,发放兜底金1352.5万元。全县共有2168名农村五保对象,全年共保障26412人次,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089.7万元,其中集中供养999人。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及养老服务机构床位1668张,收养各类人员1047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284万元,筹集福彩公益资金380万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2021年《龙山统计年鉴》上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2016-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改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及以前年份农村居民收入仍为纯收入。
[6]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客货运输量、周转量、公路里程数据来自州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量来自州邮政管理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龙山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州保险协会;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县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工局;自然保护区、造林、育林、活立木、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县林业局;矿产资源、土地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旅游、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县文旅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总人口、人口出生、人口死亡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县人社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县医保局;城乡低保、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敬老院数据来自县民政局;污水处理、城市绿化数据来自县住建局;空气质量、水质量数据来自州生态环境局龙山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龙山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