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健康机构2149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59个、卫生院9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监督机构9个,村卫生室1326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56万人、比上年增长5.8%,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84万人、注册护士1.26万人;拥有医疗床位2.21万张,其中医院1.68万张。全市99家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13人,床位3285张;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74人,9家卫生监督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9人。甲乙类传染病10612例、发病率373.72/10万,死亡47人、死亡率1.66/10万。
成功承办了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和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韶关代表团在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竞技项目一等奖13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21个,团体总分第三名,获团体总分二等奖;获表演项目竞技类一等奖、技巧类一等奖、综合类二等奖;获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
、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水资源总量249.1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7.0%。全市平均降雨量2189.3毫米,比上年增加41.6%。全年日照时数1652.0小时,比正常年份多113.4小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等价值)833.0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1%。全社会用电量170.59亿千瓦小时,增长1.8%。其中:工业用电113.86亿千瓦小时,增长0.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5.85亿千瓦小时,增长7.9%。
全市13个“十四五”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优良率为100%,Ⅰ~Ⅱ类水质的断面比例92.3%,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7.7%。
韶关市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数)、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年评价浓度,分别为11微克/立方米、15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22微克/立方米、155微克/立方米、0.9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韶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AQI≤100)336天。
全市县城(城市)共有污水处理设施15座,本年新增建成县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1座(新建0.5万吨/日)、扩容1座(增加1.5万吨/日)。污水日处理能力达48.7万吨,增长4.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0.26万公顷,当年新封山育林0.35万公顷,退化林修复0.48万公顷(含人工更新0.31万公顷),中幼林抚育2.17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74.52%。全市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约11.27万公顷;国家地质公园2个,面积约3.14万公顷;省级以上地质遗迹保护区2个,面积约3.22万公顷。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47起,死亡71人、下降19.3%,直接经济损失2109万元,未发生较大和重大事故。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29起、比上年上升14.2%,死亡53人、下降18.5%,受伤139人、上升32.4%,直接经济损失365万元、上升9.7%。
注:
1.公报中的2022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市区指武江、浈江、曲江,县域指始兴、仁化、翁源、乳源、新丰、乐昌、南雄。
4.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5.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外包服务业、商务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八个产业。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钢铁冶炼及加工业、石油及化学制造业。
6.出生、死亡数据为常住人口抽样调查数。
7.年末电话总用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移动宽带用户数据与全省保持统一口径。